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新经译旧寺,故国与谁还。
斋为无钟早,心因罢讲闲。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新经译旧寺,故国与谁还。
斋为无钟早,心因罢讲闲。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名为《送敬法师归福州》。从诗的内容来看,姚合以淡泊的心态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佛法修持的理解。
“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因缘际会之下的离别情景。诗人与敬法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份情谊如同春日蝉鸣声一般,在心中回响,表达了对于即将离去的朋友的不舍。
“新经译旧寺,故国与谁还。” 这里,“新经”可能指的是敬法师翻译的佛教经典,而“旧寺”则是对过去记忆的提及。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土和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在询问,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究竟还有什么是可以永恒不变的。
“斋为无钟早,心因罢讲闲。”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佛法修持的一种理解。在没有钟声催促的情况下,内心却自然而然地清醒,这正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宁静状态的境界。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广阔天地间山脉连绵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景象,暗示了敬法师即将踏上的一段长途,也隐喻着修行佛道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旅程。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离别之情的抒发,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佛法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野塘春来霁春雨,菁葱处处迷春树。
树边老屋三四间,屋外垂杨千万缕。
幽人心事无嫌猜,向午帘栊手自开。
行歌尘市人不识,醉卧高楼日几回。
兴来閒读先生传,惠风拂拂吹人面。
玉蕊常飘白氎巾,碧波欲堕乌衣燕。
与君兄弟岁相亲,怜君棣华生不辰。
过君柳塘能怆神,惜春不见同心人。
年年枯荣容色改,芳枝翠叶仍相待。
人世何曾别异才,物情自可疑真宰。
顾君为乐且及时,击筑长歌连理辞。
他年繫马向深绿,莫厌攀条催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