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留得清虚质,人世难逢白鹤身。
应见茅盈哀老弟,为持金箓救生人。
画中留得清虚质,人世难逢白鹤身。
应见茅盈哀老弟,为持金箓救生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名为《杨真人箓中像》。从这短短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画中留得清虚质,人世难逢白鹤身。"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境界高远的意境。"画中留得清虚质"表达了一种精神状态,指的是通过艺术创作留存下来的纯净本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虚"常用来形容道家修炼的境界,即心灵的清澈与精神的空明。"人世难逢白鹤身"则是说在现实世界里很难遇到如同仙鹤般高洁、脱俗的人物,白鹤常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应见茅盈哀老弟,为持金箓救生人。"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杨真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道术的认可。"茅盈哀老弟"中的"茅盈"指的是杨真人,"哀老弟"表达了一种亲切的情感,显示诗人对杨真人的尊敬与怀念。"为持金箓救生人"则说明杨真人手持金箓(道教仪式中常用的法器),其目的在于拯救世人脱离苦难,达到精神层面的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通过对杨真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命追求和对道家文化的深厚情感。
溶溶新水初胜舟,碧川寒峭袭轻裘。
甓社菱丝正相若,忽忆南巡成昔游。
沼园咫尺聊停憩,泉石閒饶濠濮意。
轻茵已是春工夫,乔木全成诗景致。
小徘徊旋命兰舆,高阁庋置方披书。
个中每觉玩不尽,佳处常留兴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