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落可无生,既生可无落。
曷为初生时,欣欣绕城郭。
终至摇落秋,飘飘填沟壑。
生时何向荣,落时何彫弱。
空使有情人,对之心寂寞。
明月一林空,云气千山薄。
始知春风好,信道秋风恶。
秋风使人愁,春风使人乐。
嗟哉气运然,何自相乖错。
荣极自欲枯,枯极自能作。
于春有何恩,于秋有何虐。
消长须待时,得失本难度。
大哉造化功,循环无穷朔。
既落可无生,既生可无落。
曷为初生时,欣欣绕城郭。
终至摇落秋,飘飘填沟壑。
生时何向荣,落时何彫弱。
空使有情人,对之心寂寞。
明月一林空,云气千山薄。
始知春风好,信道秋风恶。
秋风使人愁,春风使人乐。
嗟哉气运然,何自相乖错。
荣极自欲枯,枯极自能作。
于春有何恩,于秋有何虐。
消长须待时,得失本难度。
大哉造化功,循环无穷朔。
这首清代许传霈的《落叶吟》以落叶为象征,探讨了生命的起落、盛衰与自然法则的关系。诗中,诗人首先提出“既落可无生,既生可无落”,暗示生命轮回的必然性。然而,他接着描绘了落叶从生机盎然的春天环绕城郭,到秋天凋零飘落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兴衰过程。
诗人感慨“生时何向荣,落时何彫弱”,揭示了生命的繁荣与衰败之间的对比,以及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衰老的无奈。他借“空使有情人,对之心寂寞”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感伤,以及明月、云气等自然景象的衬托,强化了这种寂寥之情。
诗中通过“明月一林空,云气千山薄”展现出四季变换,进而引出“始知春风好,信道秋风恶”的哲理,暗示人生如季节更迭,各有其美与苦。诗人感叹“荣极自欲枯,枯极自能作”,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荣华走向衰败,再从衰败孕育新生。
最后,诗人认识到“消长须待时,得失本难度”,强调世间万物皆遵循自然的节奏,得失之间并无绝对的好坏。他以“大哉造化功,循环无穷朔”总结全诗,赞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功,以及生命循环往复的永恒。
总的来说,《落叶吟》是一首寓言式的诗,通过落叶的生命周期,引发了对生命、自然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