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千尺松,崩向此云峰。
白日无饥凤,黄泉有老龙。
名留高士在,墓待故人封。
痛哭辞烟树,归时已下舂。
峨峨千尺松,崩向此云峰。
白日无饥凤,黄泉有老龙。
名留高士在,墓待故人封。
痛哭辞烟树,归时已下舂。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送泰士兄葬》。诗中以“峨峨千尺松”开篇,描绘了葬礼现场的自然环境,松树高耸,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白日无饥凤,黄泉有老龙”,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白日中的凤凰象征着生者,黄泉下的老龙则象征着逝者,两者虽处于不同的世界,但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名留高士在,墓待故人封”,进一步强调了逝者作为“高士”的身份,以及其墓地等待后人的纪念与封土,体现了对逝者品德和影响力的肯定。最后,“痛哭辞烟树,归时已下舂”,通过描写送葬者在烟树环绕中痛哭告别的情景,以及时间的流逝(“归时已下舂”意为归来时太阳已经落下),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葬礼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死亡及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
桃杏散平郊,晴蜂来往,妙香飘掷。
傍画桥、煮酒青帘,绿杨风外,数声长笛。
记去年、紫陌朱门,花下旧相识。
向宝帕、裁书凭燕翼。望翠阁、烟林似织。
闻道春衣犹未整,过禁烟寒食。
但记取、角枕情题,东窗休误,这些端的。
更莫待、青子绿阴春事寂。
出门道路多,纵横不可测。
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
徐徐逢路人,借问青松侧。
客曰今何往,答之游京国。
客乃指要路,而言行有益。
古路虽大道,不如今路直。
但行今人路,犹如假羽翼。
彼客别我去,独自踌躇立。
为见今古路,信乃无差忒。
今路足轮蹄,古路多荆棘。
欲行今人路,恐背古人迹。
欲行古人路,今人笑迂僻。
又拟不出门,奈何饥寒逼。
哀哀此时路,悠悠苍天色。
不避今人嫌,路须行古陌。
古陌虽然远,且保无蹶失。
勉哉自勉哉,前去难云适。
不获见杨朱,万古凝愁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