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三戍渔阳再渡辽,骍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和军人英姿的诗句,语言凝练,意境雄浑。开篇“三戍渔阳再渡辽”,即点明了边疆的艰苦与战争的频繁,"三戍"意味着守卫的紧张,"渔阳"是古代地名,"再渡辽"则表达了军旅生涯的不易。接着“骍弓在臂剑横腰”,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武士的英姿飒爽和战备之严,"骍弓"指的是装饰有斑纹的弓,"剑横腰"则是战士的常态。
后两句“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则是一种对立与超越的情感表达。"匈奴"在古代中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常被视为边疆的威胁,但这里却有“似若知名姓”的描述,似乎在强调匈奴也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和尊严。而“休傍阴山更射雕”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休傍"意为不必、不用,"阴山"是北方边塞的一处地名,而“射雕”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军事训练,这里却被用于表达一种放下武器、超脱战乱的心境。
总体来看,这几句诗通过对比和映照,展现了边疆军人既要面对严酷的战争挑战,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经过莫厌我频来,松径连云古峒开。
一榻风烟供睡卧,数株红紫可徘徊。
家童先我供茶碗,羽客留人共酒杯。
旁有一门通物外,花枝临水小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