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树头鹎鵊鸣,夜夜溪边姑恶声。
堂中老子独无语,寂然似可终吾生。
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
秋虫春鸟非我类,何至伴渠鸣不平。
日日树头鹎鵊鸣,夜夜溪边姑恶声。
堂中老子独无语,寂然似可终吾生。
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
秋虫春鸟非我类,何至伴渠鸣不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每日在南堂静坐时的环境与心境。首句“日日树头鹎鵊鸣”,以鸟鸣声反衬出南堂的宁静,鹎鵊的叫声似乎成了日常的背景音乐。次句“夜夜溪边姑恶声”则暗示夜晚仍有溪水潺潺和某种不和谐的声音,可能是蛙鸣或虫叫,增添了环境的微妙对比。
“堂中老子独无语”,“老子”是对诗人的自称,他独自坐在堂中,默默无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寂然似可终吾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似乎这样的寂静生活可以延续到生命的尽头。
接下来,诗人通过“大鹏一举九万程”的想象,表达自己超越世俗的心志,大鹏鸟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而“下视海内徒营营”则批评世人忙于琐事,缺乏超越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秋虫春鸟非我类,何至伴渠鸣不平”,诗人感慨自己与秋虫春鸟不同,它们的鸣叫并不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疏离和对自己独特人格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