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疏影瘦,夜静水淙淙。
雪重从衣薄,烟深带月降。
不因惊碎玉,何处觅枯桩。
四望江山暗,泠泠独倚窗。
寒溪疏影瘦,夜静水淙淙。
雪重从衣薄,烟深带月降。
不因惊碎玉,何处觅枯桩。
四望江山暗,泠泠独倚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深邃。
首句“寒溪疏影瘦”,以“寒”字点明季节,暗示冬日的寒冷,而“疏影瘦”则生动地描绘了溪边树木在月光下稀疏、细长的影子,给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感觉。
“夜静水淙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潺潺的流水声在深夜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增添了诗的意境。
“雪重从衣薄,烟深带月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雪重”与“衣薄”、“烟深”与“月降”形成鲜明对照,既表现了冬日的严寒,又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景象,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不因惊碎玉,何处觅枯桩”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生活哲理相结合,以“惊碎玉”比喻事物的突然变化或破坏,引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与敬畏。
最后,“四望江山暗,泠泠独倚窗”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窗前,面对着黑暗中的山川,内心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深沉,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深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近山茫茫远山黑,万里乾坤同一色。
窗前乱脚雨如麻,窗里孤踪泪成血。
岁云暮矣三日雪,冰凝初晴地犹裂。
不堪两日雨经宵,一点一声心寸折。
新坟已筑高嵯峨,旧坟犹作荒坡陀。
长镵欲出泥没胫,对此踟蹰将奈何。
青松初长三尺过,买栽远自南山阿。
一时委积不复数,厨奴失喜炊薪多。
年来苦恨穷愁续,把卷茕然不能读。
寒灯冷雨愁转长,忍听东邻夜深哭。
晓起邻翁来致辞,丈人虽苦何足知。
谁家葬母水盈坎,腊月庚申从?师。
秾华逞桃李,孤芳笑兰菊。
剖心谁与明,刖足空自哭。
愁梦积雨惊,望眼浮云触。
已判百念冷,宁遣一身辱。
媚时非所能,守已聊亦足。
行藏固由天,进退讵云谷。
薄田犹可耕,大带那须束。
遐哉谢交游,允矣乐幽独。
绝弦韬我琴,韫椟全吾玉。
拟办季鹰舟,岂待巫咸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