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茫茫远山黑,万里乾坤同一色。
窗前乱脚雨如麻,窗里孤踪泪成血。
岁云暮矣三日雪,冰凝初晴地犹裂。
不堪两日雨经宵,一点一声心寸折。
新坟已筑高嵯峨,旧坟犹作荒坡陀。
长镵欲出泥没胫,对此踟蹰将奈何。
青松初长三尺过,买栽远自南山阿。
一时委积不复数,厨奴失喜炊薪多。
年来苦恨穷愁续,把卷茕然不能读。
寒灯冷雨愁转长,忍听东邻夜深哭。
晓起邻翁来致辞,丈人虽苦何足知。
谁家葬母水盈坎,腊月庚申从?师。
近山茫茫远山黑,万里乾坤同一色。
窗前乱脚雨如麻,窗里孤踪泪成血。
岁云暮矣三日雪,冰凝初晴地犹裂。
不堪两日雨经宵,一点一声心寸折。
新坟已筑高嵯峨,旧坟犹作荒坡陀。
长镵欲出泥没胫,对此踟蹰将奈何。
青松初长三尺过,买栽远自南山阿。
一时委积不复数,厨奴失喜炊薪多。
年来苦恨穷愁续,把卷茕然不能读。
寒灯冷雨愁转长,忍听东邻夜深哭。
晓起邻翁来致辞,丈人虽苦何足知。
谁家葬母水盈坎,腊月庚申从?师。
这首《冬雨叹》由明代诗人倪岳所作,描绘了冬日雨雪交加的凄凉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哀伤与感慨。
开篇“近山茫茫远山黑,万里乾坤同一色”,以山色的苍茫与天地的浑浊,渲染了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接着“窗前乱脚雨如麻,窗里孤踪泪成血”两句,通过雨滴的密集和孤独者的泪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的情绪。诗人将自然界的风雨与内心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岁云暮矣三日雪,冰凝初晴地犹裂”描绘了冬日的严寒与雪后初晴的景象,地面上的裂缝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脆弱。接下来“不堪两日雨经宵,一点一声心寸折”则直接表达了对连续阴雨的难以承受,以及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新坟已筑高嵯峨,旧坟犹作荒坡陀”两句,通过墓地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死亡的临近,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面对新旧坟墓的对比,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既有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有对生者命运的忧虑。
“长镵欲出泥没胫,对此踟蹰将奈何”描述了在泥泞中劳作的艰难,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犹豫。这不仅是对体力劳动的描写,也是对生活艰辛的一种隐喻。
“青松初长三尺过,买栽远自南山阿”中,青松的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然而,“一时委积不复数,厨奴失喜炊薪多”则暗示了资源的有限与生活的不易,即使有希望,也难以实现。
最后,“年来苦恨穷愁续,把卷茕然不能读”表达了诗人因生活困顿而无法专心读书的无奈,体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辛酸与悲哀。“寒灯冷雨愁转长,忍听东邻夜深哭”则将个人的愁绪与周围环境的凄凉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晓起邻翁来致辞,丈人虽苦何足知”是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尽管他饱受苦难,但周围的人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或关心他的处境。“谁家葬母水盈坎,腊月庚申从?师”则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强调了人间的苦难与生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希望与安慰的努力。
霜树东门晓,清寒满客衣。
一樽从此别,百两几时归。
漆水鱼初荐,梁园雪正飞。
高堂今远郡,须念报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