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炉中不炷香,恐他薰袭恼红妆。
低头不敢高于竹,空负花中富贵王。
尽日炉中不炷香,恐他薰袭恼红妆。
低头不敢高于竹,空负花中富贵王。
这首诗描绘了对牡丹花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投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独特感受。
首句“尽日炉中不炷香”,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开篇,暗示了诗人对环境的精心布置和对生活的细致品味。不燃香是为了避免香气可能干扰到牡丹花的自然气息,体现了对牡丹的尊重与爱护。
次句“恐他薰袭恼红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牡丹比作“红妆”,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娇艳与高贵。诗人担心香烟会侵扰到牡丹的美丽,表现出对牡丹的深情呵护与敬畏。
后两句“低头不敢高于竹,空负花中富贵王”,进一步深化了对牡丹的赞美与敬仰。牡丹虽高洁,却谦逊地不与竹子争高,象征着牡丹不仅拥有花中之王的尊贵地位,更具备谦虚低调的美德。这里通过对比竹子,突出了牡丹的内敛与高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与敬重之情,同时也借牡丹的形象,寄托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高人必见知,已是渡淮迟。
路远飘零客,囊多绝妙诗。
早蝉何处听,归棹几时期。
到定陪吟宴,琼花惜过时。
之子当为邑,吾朝信择人。
位卑难立事,任重合忧民。
槃瓠多遗种,桃源即近邻。
登临如有见,才思日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