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城下多埃土,却逐刘郎上天去。
峨眉一顾一回头,明月东风在何处。
芙蓉城下多埃土,却逐刘郎上天去。
峨眉一顾一回头,明月东风在何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送刘祠部(其三)》。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宋代词风的清婉与淡雅,融合了对朋友离别情感的深切表达。
"芙蓉城下多埃土"一句,通过描绘环境的污浊(埃土),暗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芙蓉城本应是美丽的地方,但现在却被尘土所覆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却逐刘郎上天去"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尽管现实环境已有变化,但诗人仍然希望朋友能像神仙一样升华脱俗,达到更高的精神层次。
"峨眉一顾一回头"中的“峨眉”指的是著名山峰,也是道教名山之一,这里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人希望朋友在离开时能像眺望这座山峰一样,能够有所领悟和顿悟。
最后一句"明月东风在何处"则是在询问那份纯洁与自由,如同明月清风,又在何方?这里的“明月”象征着诗人的心境,而“东风”常被用来比喻温柔与鼓舞,这里则是对朋友离去后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友情深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词人在面对友人的别离时那种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怀。
庙食于莆李长者,变海为田散郊野。
福宜孙子百千年,家甲三山总文雁。
西城一位京朝郎,官虽未显善声扬。
伯曰孝纯遵义方,潘安容貌心蒙庄。
幼小抠趋父执时,挂口何曾闻是非。
到了交游如一日,肯学世情随盛衰。
我头半白言稍传,晚出要教识前贤。
睽远莫能修世契,拟将下笔无由缘。
喜今有便归乡多,吾侄春中偏饮和。
老去旧怀因称叙,吉人与就幸如何。
满眼各为君父子,谁忧平地起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