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花朝集花之寺》
《花朝集花之寺》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花朝无一花,却造花之寺。

佛扃僧亦去,荒寂可吾意。

喜无城郭遮,西山青到地。

天然有水竹,野步随所至。

此来或是梦,往迹忍追记?

暝近雪且成,阴寒趣归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花朝时节造访一座以花命名的寺庙的情景。首句“花朝无一花”点明了时节与环境,虽无花可赏,但诗人却选择前往名为“花之寺”的地方,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却造花之寺”一句,既是对上句的转折,也暗示了诗人对传统审美的超越,不拘泥于表面的花开花落,而是深入探寻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之处。接下来,“佛扃僧亦去,荒寂可吾意”两句,通过描写寺庙的荒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空灵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思想对其心境的影响。

“喜无城郭遮,西山青到地”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他欣赏的是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西山的青翠映入眼帘,更增添了这份宁静与和谐之美。

“天然有水竹,野步随所至”两句,诗人直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水、竹,以及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漫步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最后,“此来或是梦,往迹忍追记?”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是否为现实还是梦境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思与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暝近雪且成,阴寒趣归辔”则是对日暮时分景色的描绘,雪即将降临,天气转冷,诗人准备归去,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花之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归隐罗浮诗报老父

潦倒云岩日惘然,听泉时枕石头眠。

且非有意逃人世,那得閒情结俗缘。

盖代勋名都是梦,大家生死倩谁肩。

年来老大心须歇,百劫光辉在目前。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十四

石镜摇初日,金轮隐暮云。

如何此际见,不似昔年闻。

雨过寒塘静,风交春树殷。

从来人贵耳,伫望独云云。

(0)

偶成

世情何足论,寿夭亦徒然。

妙指法琴瑟,同根翻地天。

白云笼嶂北,溪水绕门前。

高卧镜楼下,谁云造物偏。

(0)

过蓝田访岑梵则二首·其二

惜别自今日,交游忆十年。

雁归芦渚冷,人到杏花前。

往事不堪论,遐心总入玄。

悠悠江上水,遥望白云边。

(0)

寄黄山还生二首·其一

闻君隐黄山,仍戴竹皮冠。

去秋飞一札,看看度岁寒。

约我当春来,又是桃花残。

运化一何易,相见一何难。

山深多白云,玄鸟今复还。

欲倚千尺松,为君筑净坛。

老眼望已穿,踟蹰空长叹。

(0)

喜雨

九旬淋雨少,一夜足三秋。

凿石引千尺,迢遥下林丘。

接竹竟至炊,聊以息担头。

汤茗既以丰,亦复滋田畴。

山客愿易足,稻蔬无多求。

翛然天地内,一饱忘百忧。

山色可饫目,耳醉泉风飕。

信手随乌藤,濯足沧江流。

百骸各自娱,岂更羡王侯。

王侯学我易,难逢林下休。

举眼渔樵人,将无为我俦。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