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赋五至堂二首·其二》
《再赋五至堂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孙觌   形式: 排律

老衲僧中龙,得度佛三世。

苴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

徵心讯空王,礼足依梵帝。

住世无三宿,应缘有五至。

百年杞国忧,四大偃师戏。

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意和哲理。诗人通过描述这位老僧在僧侣中的地位,以及他如何遵循佛教教义进行修行,展现了佛教对个人心灵的深刻影响。

首句“老衲僧中龙”形象地将老僧比作龙,寓意他在僧侣群体中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接着,“得度佛三世”表明他已超越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与佛陀的三次相遇,象征着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苴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两句,通过制作生活用品的细节,展现了老僧简朴而专注的生活方式。这里使用了“苴茅”和“剖竹”这样的自然材料,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徵心讯空王,礼足依梵帝”则表达了老僧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通过“讯空王”和“依梵帝”,显示出他对宇宙真理和佛教权威的尊重与依赖。

“住世无三宿,应缘有五至”揭示了老僧的生活态度,即他不为世俗所累,但又顺应因缘,积极参与世间事务。这种平衡体现了佛教中“出世与入世”的哲学思想。

“百年杞国忧,四大偃师戏”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百年”与“四大”(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对比,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变化无常。

最后,“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总结了全诗的主旨,鼓励人们以超然的态度看待生命和宇宙,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如同浮云般无根无蒂,不应被外在现象所束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佛教对个人精神成长的影响,以及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洞察,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孙觌
朝代:宋   号:鸿庆居士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生辰:1081~1169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猜你喜欢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其四

寡合知无援,多言得屡憎。

自嗤三已仕,深愧上乘僧。

去国嗟年暮,持家尚夙兴。

他时遗世谱,清白或壶冰。

(0)

游海珠寺·其二

雅爱江中寺,初秋物色清。

波平鱼网下,风动客帆轻。

剑气冲星落,珠光抱月明。

相携今夜酒,喜得伴群英。

(0)

夏日无客

炎天长独卧,岑寂最相宜。

客散何须问,瓶空不自知。

闭关凉雨过,题竹晚风吹。

小步临花砌,婴儿执袂随。

(0)

冬夜过魏大夫醉为短述赠之

驱车曾向玉河路,把酒相看说海东。

此日重逢怜汉月,同袍犹自咏秦风。

夜横宝剑龙光远,雪满瑶台鹤梦空。

起草年来更何事,知君兴在华山中。

(0)

登白云山顶·其一

报导春光出郭残,谩携樽酒上层峦。

涧泉杂雨鸣山阁,空翠因风湿客冠。

阴壑冥冥宵见日,长松落落夏生寒。

谁知一别含香署,遮莫青峰独耐看。

(0)

七夕

七月炎方暑未归,竹房清簟对荆扉。

鹊桥度处云犹湿,雁阵来时雨正霏。

抚景每怜予独拙,倾樽还喜客忘机。

人间感恨知多少,岁岁相思空寄衣。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