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智海太空二上人入山》
《送智海太空二上人入山》全文
明 / 陈守一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丛桂秋山晚,思归忆鹿麋。

来携方上友,去割世间悲。

丈室孤峰远,弥天一苇移。

风流惊二朗,禅藻胜诸师。

水尽情方惬,山穷力未疲。

袖藏唯贝叶,肩荷只藤枝。

翠竹开三径,莲花礼六时。

寒泉当户落,香饭隔松炊。

凿沼时栽药,穿篱或折葵。

他时同把臂,休讶入林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智海太空即将进入山中修行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自然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

首句“丛桂秋山晚”,以秋天山中的桂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暗示了僧人即将开始的隐居生活。接下来的“思归忆鹿麋”则表达了僧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来携方上友,去割世间悲。”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僧人选择隐居的决断,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尘世苦难的深刻洞察。在“丈室孤峰远,弥天一苇移”中,诗人用“丈室”象征僧人的修行之所,与“孤峰远”形成对比,突出了僧人远离尘嚣的决心。“一苇移”则借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僧人轻盈自在的行踪。

“风流惊二朗,禅藻胜诸师。”这两句赞美了僧人的风度和智慧,将他与佛经中的两位高僧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水尽情方惬,山穷力未疲。”则表达了僧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无论是水边还是山间,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袖藏唯贝叶,肩荷只藤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简朴生活,贝叶代表佛经,藤枝则是日常用品,体现了僧人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翠竹开三径,莲花礼六时。”通过竹林和莲花的意象,象征了僧人修行的环境和仪式,竹子的坚韧与莲花的纯洁,都是他内心品质的映射。

“寒泉当户落,香饭隔松炊。”这两句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寒泉与香饭,松林与炊烟,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体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凿沼时栽药,穿篱或折葵。”则展示了僧人在修行之余,还关注着自然界的生灵和植物,体现了他的慈悲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他时同把臂,休讶入林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期待两人能够再次相聚,共同体验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守一
朝代:明

陈守一,南海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三。
猜你喜欢

高辇院

人生七十古难过,贤德如公未足多。

晚岁伤心非故土,东洲有泪是恩波。

青松护垄云成盖,白玉遗箴世不磨。

湖海旧游终践约,夕阳来此挂烟蓑。

(0)

归旧隐

六载城尘闹压头,一朝脱屣返林丘。

青山不远迎人笑,绿水依前绕郭流。

随意野花开欲遍,尽情幽鸟语相留。

门前若有敲门客,多谢山阴王子猷。

(0)

和杨节使登径山

阊阖门西湖水临,深深院落见春心。

梨花风弄影来去,燕子日长谈古今。

起早每缘朝玉阙,归迟多是宴琼林。

肯将吹竹弹丝耳,来听重云钟鼓音。

(0)

雪中访赵守宗簿

终岁掩柴荆,雪中乘兴行。

水光相莽苍,云意自从横。

风压孤舟重,烟消野店明。

休寻戴安道,且访谢宣城。

(0)

上赵兰坡

身迫云霄自不知,只如师友讲论时。

驱龙驾凤阳冰字,剪月裁霞太白诗。

雨院炷香熏画卷,晴窗添水浸花枝。

十年漫走江湖上,只尺兰坡却到迟。

(0)

西真图

翠水池边宴早秋,云谣声里月西流。

醉归不信乘鸾稳,却擘莲花作采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