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文园自草玄,尘冠初拂领青毡。
诸生都讲官非冷,三绝才名世所传。
竹下吾家违笑语,芹宫何处奉櫜鞬。
儒臣早晚多承宠,经术行看奏御前。
十载文园自草玄,尘冠初拂领青毡。
诸生都讲官非冷,三绝才名世所传。
竹下吾家违笑语,芹宫何处奉櫜鞬。
儒臣早晚多承宠,经术行看奏御前。
此诗《送从父于岳谒铨广文》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描绘了送别之情与对从父的深切关怀。首句“十载文园自草玄,尘冠初拂领青毡”以“文园”暗喻书房或学府,表现了从父在学术上的辛勤耕耘,而“尘冠初拂领青毡”则暗示其即将步入仕途,辞去学者身份,披上官服,踏入官场。这一转变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挑战。
接着,“诸生都讲官非冷,三绝才名世所传”两句,既是对从父才华的赞美,也预示了他将凭借出众的才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这里的“三绝”可能指其在学问、道德、政绩三方面皆有卓越表现,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竹下吾家违笑语,芹宫何处奉櫜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从父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竹下象征着宁静的家园,而“违笑语”则意味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芹宫”可能是对从父即将任职之地的隐喻,而“奉櫜鞬”则是官员出行时的仪仗,此处暗示了从父即将踏上旅途,远离熟悉的家园和亲人。
最后,“儒臣早晚多承宠,经术行看奏御前”两句,是对从父未来仕途的祝福与期待。诗人相信,作为儒臣,从父将受到君主的宠爱,并且他的治国之术将有机会呈献给皇帝,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亲情,还蕴含了对从父未来事业的期许与祝福,体现了诗人对从父深沉的关怀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依然东野先生也,门径萧条如寄。
谁家梁肉,到处笙歌,岂识广文风味。
数朵黄花,点缀西风篱落。
归去来兮,还未怪、归来却剩,秋光无几。娓娓。
剪烛窗前夜话,公瑾醇醪相对。
此夕衔杯,昨朝倾盖,北地南天千里。
我自渔舟醉舞,如君高致,休赋不才长弃。
只襄阳耆老,暂栖衡泌。
指修门路杳,竟无地、返骚魂。
但断梦关山,羁游京国,莽莽愁云。
酸辛,旧时俊侣,抚遗篇犹似见丰神。
何意亭亭玉树,顿成宿草新坟。
谁云,天道亲仁,回短折,路长存。
算古来如此,君宁有恨,我恸斯文。
乾坤,乍经浩劫,对寒灰加意惜芝焚。
神理绵绵未尽,灵兮来享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