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载酒堂二诗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其二》
《东坡载酒堂二诗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其二》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古风

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贫。

藷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

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

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

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

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

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

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南郡的贫瘠土地与勤劳的农民生活,以及当地淳朴的民风与文化传承。诗人李光以苏轼在海南的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海南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嗟彼海南郡”,诗人以感叹的语气描述了海南郡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状况,暗示了这片土地的贫瘠与人民的贫困。接着,“土瘠士常贫”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特点,通过“藷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劳作的生活状态,他们白天耕作,夜晚则以松明照明继续劳作,体现了他们的勤劳与坚韧。

“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两句,通过对比海南郡的老者与京城的高官,突出了海南的偏远与文化的独特性。这里“玉堂人”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黎老能够邀请到这些高官来访,说明了海南在某些方面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接下来,“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海南的风貌,反而让这里的文化与传统得以保存下来,显得更加珍贵。这不仅是对海南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当地文化传承的肯定。

“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官员来访时的喜悦与热情,体现了社会和谐与人民的淳朴性格。“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则表达了诗人对更多贤士隐居乡间,与农民共同劳作的美好愿景。

最后,“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引用孔子与苏轼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渴望像苏轼一样,能在海南这样的地方安家落户,与当地人民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预示着未来海南将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展现出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南郡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五月砧声·其一

清砧切切捣更残,葵叶榴花不忍看。

昨夜潇湘风雨恶,闺中五月已先寒。

(0)

江行·其二

不作南游计,那知远客情。

滩争水碓疾,风叠布帆轻。

地势连闽越,山容幻雨晴。

行行殊未已,烟树总前程。

(0)

雨中饮钱惟一小斋

一室晤言好,谁为覆手炎。

宦清贫亦得,交澹贵无嫌。

单裌春风换,深杯夜雨淹。

频过吾望汝,次第检牙签。

(0)

送华三还乡省觐

宁亲肯自惜,五月动归鞍。

扇枕庭帏近,披裘道路难。

片云随处白,长日计程宽。

我亦辞家久,因君泪不乾。

(0)

铜瓦箱·其二

不是贪微禄,其如畏简书。

驱驰嗟世路,俯仰愧閒居。

野旷群山出,天长万柳疏。

春壶那得问,花事牡丹初。

(0)

送茹懋集山人还乡二首·其二

文章难自贵,贫贱况天涯。

归客惜芳草,离人对菊花。

浮云迷汉阙,飞雪犯平沙。

可有并州梦,关山路正赊。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