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芳老尽绿阴肥,到处杨花作雪飞。
塞北从来无杜宇,不知何物动春归。
红芳老尽绿阴肥,到处杨花作雪飞。
塞北从来无杜宇,不知何物动春归。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红芳老尽绿阴肥",诗人以红花凋零、绿叶茂盛来象征春光的消逝,暗示着生机盎然的春天即将被夏日的繁盛所取代。"到处杨花作雪飞",运用比喻,将飘落的柳絮比作雪花,形象地表现出春末杨花纷飞的场景,富有动态感。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塞北从来无杜宇",提到杜鹃鸟,它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悲春的象征,而塞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少有杜鹃出没,这进一步强化了春归的寂寥与凄凉。最后,"不知何物动春归",诗人发出疑问,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春天的离去,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春回大地的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设问,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消逝的深深惋惜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一室函沧海,群公半列侯。
放怀追许谢,洗耳笑巢由。
花暖蜂相趁,泥香燕自求。
杖藜穷胜境,染笔记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