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何峰是,喧闲此地分。
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堰卧蛟螭室,希夷鸟兽群。
近知西岭上,玉管有时闻。
结构何峰是,喧闲此地分。
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堰卧蛟螭室,希夷鸟兽群。
近知西岭上,玉管有时闻。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功力,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图景。开篇“结构何峰是,喧闲此地分”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在某个高峻的山峰间,有一处安静而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喧闲”暗示了一种超脱尘嚣的宁静。
接着,“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两句,以“石梁”的陡峭和“月”的悬挂,以及“樵路”的曲折和“云”的缠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中夜景。这里,“石梁高泻月”中的“泻”,形容月光如水般流淌而下;“樵路细侵云”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堰卧蛟螭室,希夷鸟兽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之所的野趣和生机。这里,“堰卧蛟螭室”中的“堰”指的是堤岸或山坡,“蛟螭”则是传说中能够变化龙形的生物,借以形容山石;“希夷鸟兽群”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灵和谐共处的情感。
最后,“近知西岭上,玉管有时闻”两句,透露出了诗人偶尔听到远方山岭上传来的乐音,这里的“玉管”比喻高雅的音乐,而“有时闻”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享受。
总体而言,此诗以清新自然的情怀,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命之和谐以及艺术之雅的深切感悟。
啸傲生成,薄游身世,惨淡情怀。
也曾经料理,绣床花样,回文机杼,空里楼台。
怕向针神称弟子,但通国闺娃受教来。
今难再,看残丝剩线,意懒心灰。
清神犹馀眼耳,便霜鬟雪鬓,任属形骸。
与清溪小妹,飞笺索赋,孀闺病婶,险韵同裁。
痼癖烟霞谁得似,有疏影孤山一树梅。
江南梦,想群花未醒,雪里偏开。
风风雨雨。暗地相催,春光到此将别。
欲待款留,无计反增凄切。
东君怎不体谅,促春回、把人抛撇。
更望里,尽销魂、只见落红堆积。每到春归时候。
便引起、愁肠细丝如织。杜宇声声,不管旧时相识。
枝头报春去也,恁忘情、了无怜惜。
怎似我,倦伤春、还恋此日。
秋之为气,有千变万化,人怎描得。
不道寥寥数笔里,竟把精神传出。
冷月无声,寒烟有影,摄起秋魂魄。
此中清景,算来只我能识。
楼上一带湘帘,湘帘不卷,楼下湘波白。
不尽寒流去渺渺,倒浸银河无色。
桐树中间,芭蕉侧畔,添座湖山石。
绿窗休闭,待侬一梦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