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残尚絮袍,林屋气萧骚。
白日若不夜,人生亦太劳。
泥花方失势,雨笋漫争高。
小酌仍观物,新醅惬老饕。
春残尚絮袍,林屋气萧骚。
白日若不夜,人生亦太劳。
泥花方失势,雨笋漫争高。
小酌仍观物,新醅惬老饕。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晚坐》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但仍有人穿着絮袍,感受到林中屋舍的清冷气息。"春残尚絮袍"写出了时节更替,春意阑珊,而人们还在穿厚重的絮袍保暖。"林屋气萧骚"则渲染出环境的寂静与落寞。
接着,诗人以"白日若不夜,人生亦太劳"表达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如果白天没有黑夜的交替,人生仿佛过于短暂而劳累。"泥花方失势,雨笋漫争高"通过比喻,暗示了自然界中花朵凋零、雨后春笋争相生长的景象,寓意生命的消长和无常。
最后,诗人以"小酌仍观物,新醅惬老饕"收尾,借品酒赏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新酿的美酒让老饕也感到满足,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