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人愁咄咄,洒泪盈把眼见骨。
夜深按剑灯荧荧,出门万里天突兀。
长江老龙作人语,荧惑正照江之浒。
短衣蒯缑节士歌,破屋阴风动环堵。
蜀之剑阁国西门,䝟貐久据扬风尘。
竖儒几年秉旄节,民命视同鼎中鳞。
忆昔孝皇养士恩,银章朱绂出入尊。
白头至今坐通籍,急难谁肯排天阍。
呜呼此事难再举,君臣大义从斯?。
回首欲投烟雾深,钓竿独抱沧溟去。
太白山人愁咄咄,洒泪盈把眼见骨。
夜深按剑灯荧荧,出门万里天突兀。
长江老龙作人语,荧惑正照江之浒。
短衣蒯缑节士歌,破屋阴风动环堵。
蜀之剑阁国西门,䝟貐久据扬风尘。
竖儒几年秉旄节,民命视同鼎中鳞。
忆昔孝皇养士恩,银章朱绂出入尊。
白头至今坐通籍,急难谁肯排天阍。
呜呼此事难再举,君臣大义从斯?。
回首欲投烟雾深,钓竿独抱沧溟去。
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咄咄行》描绘了一位太白山人忧心忡忡的形象,他面对国家困境,洒泪叹息,感到前途迷茫。夜晚,他拔剑而起,周围环境昏暗,只有微弱的灯光,出门远行时,天地显得异常辽阔而险峻。长江仿佛有龙在低语,火星荧荧照亮江边,气氛诡异。
诗人接着描述了剑阁作为蜀地要塞,被恶势力占据,百姓生活困苦,地方官员却无能为力,甚至视民命如草芥。他回忆起孝皇时期士人受到的恩遇,但如今身处危难,无人挺身而出。他感叹君臣大义的缺失,表达出对昔日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意识到这样的局面难以扭转,决定独自遁入山水,以隐逸的方式逃避现实的纷扰。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个人选择的决绝。
经年等待中秋月,一夕阴云扫不开。
高树时惊疏雨过,空山那复故人来。
梦回谁忆霓裳戏,老去愁闻水调哀。
与子相逢长得醉,何须佳节始衔杯。
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
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
是方为邑本霔下,今者之变顷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
举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
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攲莫拄。
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
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
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
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
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