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
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
是方为邑本霔下,今者之变顷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
举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
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攲莫拄。
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
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
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
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
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
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
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
是方为邑本霔下,今者之变顷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
举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
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攲莫拄。
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
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
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
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
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的一场大洪水,诗人滕岑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天灾的惨烈景象。首句“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直接点出天灾的起因,仿佛上天也为人间疾苦而落泪。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原本的陆地变为河流,山峦变成小岛。
诗人感叹这场前所未见的巨变,“是方为邑本霔下,今者之变顷未睹”,表达了对灾难的惊讶和对家乡遭受的破坏的忧虑。“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写出了洪水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举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描绘了人们在绝望中的逃生情景,而“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则揭示了灾后的惨状,满目皆是漂浮的尸体,令人触目惊心。
诗人反思道:“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认为洪水并非有意为之,而是自然之力,接着他恳求上天“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希望天公停止哭泣,因为过度担忧只会徒增悲伤,无助于改变现状。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希望终有一天,人们能从灾难中恢复过来,过上安稳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天灾无常的无奈感慨。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
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
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
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
舞珮剪鸾翼,帐带涂轻银。
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
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
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
密发虚鬟飞,腻颊凝花匀。
团鬓分蛛巢,秾眉笼小唇。
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
深帏金鸭冷,奁镜幽凤尘。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