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萧萧独掩关,屏风小幅画江山。
酒醒梦入湘云去,不管秋声在树间。
黄叶萧萧独掩关,屏风小幅画江山。
酒醒梦入湘云去,不管秋声在树间。
这首元代诗人梅颐的《四时词(其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以“黄叶萧萧独掩关”开篇,通过“黄叶”与“独掩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秋时节的宁静氛围,仿佛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关闭的门户,心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
“屏风小幅画江山”,进一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幅精巧的山水画,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对自然美的向往。这里的“小幅”二字,既表现了画面的精致小巧,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独特视角。
“酒醒梦入湘云去”,这一句则引入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仿佛诗人从酒醉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湘云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超脱现实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最后,“不管秋声在树间”一句,以“秋声”作为背景音符,强调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这句话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的秋风吹过树梢,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但诗人的心境却如同这幅山水画一般,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交融的诗意表达。
风伯困吾舟,悠悠行复止。
离京两踰旬,今辰过分水。
源泉一派来,河流看瀰瀰。
牵挽不劳人,棹歌声四起。
疏柳映新蟾,澄波如镜里。
忽闻人语喧,前村遥可指。
而于疾徐间,却悟乘除理。
剪烛坐深更,题诗聊志喜。
识子何不早,见子即倾倒。
朝来江上送客归,欲行未行心草草。
子行逸思何飘飘,神仙气爽金玉标。
去年曾占鳌头选,平地走马如丹霄。
今年召对五云里,万言一献天颜喜。
此行深荷圣恩饶,人生际遇曾无几。
都门三月丽人天,软红娇紫争春妍。
晴云重绕蓟北树,暖风独送江南船。
孤帆渺渺带残日,一雁斜飞去无迹。
倚篷翻忆新交游,回首金台犹只尺。
到家想及红蕖香,四方观者如堵墙。
固不学相如之归蜀,季子之还乡。
亦不学闭门脱尘俗,旧书更把殷勤读。
明年有诏徵还朝,早束行装献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