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持国石藓》
《和持国石藓》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感]韵

石根云常蒸,老藓密于毯。

湿翠连涧阴,净绿绕岩坎。

不异泉上芹,丰茸犹可揽。

安知山中客,远寄趣已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íguóshíxiǎn
sòng / méiyáochén

shígēnyúnchángzhēnglǎoxiǎntǎn

湿shīcuìliánjiànyīnjìng绿ràoyánkǎn

quánshàngqínfēngróngyóulǎn

ānzhīshānzhōngyuǎndàn

注释
石根:石头的根部。
云常蒸:常年云雾缭绕。
老藓:多年生的苔藓。
密于毯:比毯子还密集。
湿翠:湿润的翠绿。
涧阴:山涧的阴凉处。
净绿:清澈的绿色。
岩坎:岩石的边缘。
泉上芹:泉边的芹菜。
丰茸:茂盛繁密。
犹可揽:仍可采摘。
山中客:山中的隐士。
远寄:遥远的寄托。
趣已淡:乐趣已经淡泊。
翻译
石头根部长年云雾缭绕,老苔藓密布如毯子。
湿润的青翠连接着山涧的阴凉处,清澈的绿色环绕在岩石边沿。
这与泉边的芹菜无异,茂盛繁密仍可采摘。
谁能知道山中的隐士,他们的乐趣早已淡泊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持国石藓》,通过对石根上生长的茂密老藓的描绘,展现出山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石根云常蒸"描绘了石根处云雾缭绕的景象,"老藓密于毯"则形象地写出藓苔覆盖如毯的质感。"湿翠连涧阴,净绿绕岩坎"进一步描绘了绿色蔓延至涧边和岩石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清幽的氛围。

诗人以"不异泉上芹,丰茸犹可揽"比喻这些石藓如同泉水边的芹菜,生机盎然,可供采摘,表达了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然而,最后一句"安知山中客,远寄趣已淡"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感慨,虽然景色优美,但远离尘世的孤独和心境的淡泊也隐约流露出来。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情于景,借物抒怀的山水小品。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欸乃歌词·其三

道场何山山最雄,弁中形胜闻吴中。

七十二峰菡萏绿,四月五月杨梅红。

(0)

寄郯九成怀铁崖且闻有挟璚花赴倪云林之约就柬

府中从事近将书,只道清狂事事无。

雪艇不来邀陆倩,云林直去看倪迂。

醉时自舞铁如意,愁里休歌玉唾壶。

扬子草堂频有约,速来满眼为君酤。

(0)

精卫操

东海水虽大,精卫心不移,衔石填海有满时。

有满时,海有底,吁嗟人心不如海。

(0)

题可宗壁间墨梅

泽癯山嶝月明中,笔底精神擅化工。

老干疏花生意在,纷纷开谢任东风。

(0)

喜林达民至

相交十载不相疏,只数能诗一老逋。

曲径不缘花落扫,清尊端为客来沽。

剪将春韭露华湿,吟到寒梅月影孤。

对饮不妨?烂熳,务求乡谊重如初。

(0)

和吴正传五台怀古韵·其二章华台

楚台云栋连天宇,伯气凭陵横九土。

方会诸侯求鼎时,天下无周而有楚。

一朝吴蔡兵合谋,孤舟江路谁从游。

宫花晓露细腰泣,空山落日饿鬼愁。

春风过眼秋萧瑟,■人一饭那能得。

道傍块土栖草烟,夜寒梦落空台前。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