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龙山效孟嘉,禅关才叩便幽遐。
良辰最好无风雨,小院偏宜著草花。
略解诗情僧便雅,少参画意树多斜。
羡他鹤骨同松格,长作菩提伴释迦。
何必龙山效孟嘉,禅关才叩便幽遐。
良辰最好无风雨,小院偏宜著草花。
略解诗情僧便雅,少参画意树多斜。
羡他鹤骨同松格,长作菩提伴释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拜访禅院的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院的静谧与雅致。首句“何必龙山效孟嘉”,以典故引入,暗喻自己无需远行至名山大川,仅在近处的禅院就能感受到超凡脱俗的意境,体现了对当下环境的珍惜与满足。接着,“禅关才叩便幽遐”则进一步强调了禅院的神秘与深远,仿佛一进入这扇门,就踏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良辰最好无风雨,小院偏宜著草花”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小院中绽放的野花更显生机与和谐,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略解诗情僧便雅,少参画意树多斜”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僧人虽非诗人,却能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诗的韵味;树木倾斜的姿态,在诗人眼中却成了画中的妙笔,展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艺术化的解读。
最后,“羡他鹤骨同松格,长作菩提伴释迦”表达了诗人对禅院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侣精神境界的钦佩。鹤骨松格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希望像鹤与松一样,与佛祖相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日访禅院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体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弧矢开祥,喜从此、旬兼九日。
新岁改、椒盘献颂,齐头七十。
渐入唐人诸老画,可追洛社耆英集。
有陶潜、三径健吟哦,贫而适。摘仙桂,探蟾窟。
敛洪藻,归麟笔。总古先传记,讥评得失。
不朽芬芳垂简册,浮荣土苴轻簪笏。
看年如、卫武粲成章,诗传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