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佛隐山居寂,日对髯翁石凹深。
已过翻涛鸣阵雨,忽来飞锡度跫音。
空中有色咸归相,窍里通神本即心。
解识定时无出入,不妨坐卧更沉吟。
年来佛隐山居寂,日对髯翁石凹深。
已过翻涛鸣阵雨,忽来飞锡度跫音。
空中有色咸归相,窍里通神本即心。
解识定时无出入,不妨坐卧更沉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静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年来佛隐山居寂,日对髯翁石凹深”描绘了僧人独居山中的宁静生活,每日面对的是山石与老僧,环境之寂寥与心境之平和相互映照。
颔联“已过翻涛鸣阵雨,忽来飞锡度跫音”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而僧人的“飞锡”则代表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颈联“空中有色咸归相,窍里通神本即心”进一步阐述了禅宗思想,认为一切现象皆由心生,心即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体现了佛教中“心外无物”的哲学观点。
尾联“解识定时无出入,不妨坐卧更沉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在静坐与思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洁情怀,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昔我游幔亭,极高揽秋月。
清光洗列洞,可数仙人发。
今宵此山中,乃为天所罚。
狂飙起石龙,黑雨打林樾。
灯前对佛经,逐字犹鹘突。
遥思芙蓉园,白兔定在窟。
老弟能大觥,诸朋更奇崛。
驰情不成寐,一夜梦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