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感怀八首·其五》
《秋日感怀八首·其五》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长安闻说多营建,盛典千年复见今。

已是遐方徵杞梓,更传绝域采瑶琳。

群公爵赏行将及,四海供输恐不任。

牢落江村秋色晚,不能无动杞人心。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日感怀八首(其五)》,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繁荣景象与国家的盛大庆典,同时流露出对远方资源的征调和对全国物资供应的压力之感。诗的开头“长安闻说多营建,盛典千年复见今”点明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繁华与历史的延续,通过“盛典”二字,展现了国家在特定时刻的隆重仪式。

接着,“已是遐方徵杞梓,更传绝域采瑶琳”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国家为了筹备盛典而广泛征调各地珍贵资源的情景,无论是遥远的地方还是极远的地域,都需贡献出最优质的材料。这种大规模的资源调动,体现了国家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对庆典的重视。

“群公爵赏行将及,四海供输恐不任”则表达了对庆典即将举行时,全国物资供应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的担忧。群公指的是朝廷的高官,他们即将获得的赏赐预示着庆典的临近,同时也暗示了为满足庆典需求,全国的物资供应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最后,“牢落江村秋色晚,不能无动杞人心”以江边村落的秋色晚景收尾,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杞人”借用了典故,比喻那些对国家大事忧心忡忡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盛事背后潜在问题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在重大庆典前的准备与筹备工作,以及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思熟虑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宿永安方丈书呈东山禅师

千年道在高僧传,未论诗人更有评。

曾著文章原大道,独推性命济群生。

白云已锁山间寺,流水空传世上名。

林远不闻钟磬作,五更幽鸟转春声。

(0)

杨梅坞

夏日红相照,天晴坞自开。

襄阳多稚子,摘赠故人来。

(0)

金陵览古.北渠

金殿分来玉砌流,黑龙湖彻凤池头。

后庭花落恩波断,翻与南唐作御沟。

(0)

淳熙丁未初伏奉亲避暑中岩·其一

伽陀坐断碧岩阴,手眼无非利物心。

借我初庚涤袢暑,泠风美荫木千寻。

(0)

春集东园诗

芳节未晼晚,名园好澄霁。

停车没径苔,移席傍丛筀。

蝶粉留红房,蜂须抱香蒂。

微波生酒杯,轻吹拂衣袂。

何当名教乐,况复昌时世。

归鞍惜馀欢,阳鸟不可系。

(0)

一滴泉

法眼三泓井,曹溪一滴泉。

经秋杜宇血,遗老径山禅。

衲子非常释,丛林别是天。

诸方多少泪,分洒汝江边。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