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景图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远行者的思念之情。开篇“江水碧”两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片清澈见底的江水之中,而“江上何人吹玉笛”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动听的画面,仿佛可以听到那遥远的笛声在秋风中飘荡。
“扁舟远送潇湘客”一句,诗人站立在江岸上,看着那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扁舟和乘坐其中的旅人。潇湘,常指长沙附近的水域,这里的“潇湘客”,可能是指南下的旅行者。而“芦花千里霜月白”则是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江边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远处的月亮洒下一片清辉,与霜雪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秋夜图。
最后,“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去之人的哀伤和对未来的忧虑。行色,即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而“来朝便是关山隔”,则预示着明日之后,将更加遥远的山脉阻隔彼此,增添了离别的无奈与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对行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