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隐虫声,苇低萤点,再来秋遽如许。
湿透寒香,泠泠露下,袭襟疑是过雨。
鹭乡曾惯,甚今度、悽魂触绪。
依稀留梦,别院回灯,案尘重抚。
年时艳冶春光,纵酒心情,断烟无据。
萧疏至此都难说,似蹇尽、人天言语。
素波摇瞑,尚萦惹、残霞一缕。
那容消受,恨水颦山,镇长伴住。
莎隐虫声,苇低萤点,再来秋遽如许。
湿透寒香,泠泠露下,袭襟疑是过雨。
鹭乡曾惯,甚今度、悽魂触绪。
依稀留梦,别院回灯,案尘重抚。
年时艳冶春光,纵酒心情,断烟无据。
萧疏至此都难说,似蹇尽、人天言语。
素波摇瞑,尚萦惹、残霞一缕。
那容消受,恨水颦山,镇长伴住。
这首《庆宫春·七月返湖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曾寿所作,描绘了秋季归乡的情景。词的开篇通过"莎隐虫声,苇低萤点",展现了湖边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虫鸣萤火交织出秋夜特有的韵味。"再来秋遽如许"表达了时光飞逝之感。
"湿透寒香,泠泠露下",寒香可能是指秋花,露珠滴落的声音在静夜中尤为清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鹭乡曾惯,甚今度、悽魂触绪",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如今心境的落寞。
"依稀留梦,别院回灯,案尘重抚",通过梦境和旧日场景的回忆,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年时艳冶春光",与当前的秋景形成对比,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断烟无据"则暗示了现实中的失落和无奈。
"萧疏至此都难说",词人感叹眼前的萧瑟景象难以言表,"似蹇尽、人天言语"更显其内心的苦闷。"素波摇瞑,尚萦惹、残霞一缕",以月光和残霞的描绘,寄托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那容消受,恨水颦山,镇长伴住",词人表达了无法承受离愁别绪,只能让山水相伴的无奈,流露出深深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野寺冠山椒,溪门下弘敞。
荒蹊缘涧入,危磴蹑云上。
松花风际飘,麦苗雨中长。
高树倚岩生,特立气森爽。
何年劫火馀,绀殿灭银榜。
徒闻佛道尊,胡乃失龙象。
悠然憩前轩,云峰矗相向。
下有良田畴,平视如指掌。
春莺流远音,脩竹惬幽赏。
何必五台山,始可资静养。
斜阳且归去,暇日期再往。
山馆际佳节,川原秋气澄。
白日照禾黍,颇适幽居情。
曳杖登高丘,停车延友生。
契阔良已展,欢悰亦交倾。
浊酒写情愫,三爵匪充盈。
古处道所贵,浇漓安可徵。
风凄碧草变,露湿黄花荣。
感兹时物改,勖尔没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