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今人迹,繁台古代名。
楼花番入燕,塔树不巢莺。
书院今人迹,繁台古代名。
楼花番入燕,塔树不巢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书院的静谧与历史沧桑之感。"书院今人迹",表达了现代人踪迹稀疏,显示出书院的宁静和书香氛围。"繁台古代名",则点出书院曾是历史悠久的名胜之地。"楼花番入燕",通过燕子飞入新建的楼阁,暗示了时光流转,新旧交替。"塔树不巢莺"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生态的变化,塔树依旧,但已无莺鸟筑巢,增添了寂寥之意。整体上,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院古今变迁的景象,寓含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传承的感慨。
良辰佳节。
问底事,十番九番为客。
景物春妍,莺花日闹,自是情怀今别。
只有思归魂梦,却怕杜鹃啼歇。
消凝处,正丝扬冉冉,寸肠千折。
谩说。
临曲水,修竹茂林,人境成双绝。
俯仰俱陈,彭殇等幻,何计世殊时隔。
倚楼碧云日暮,漠漠远山千叠。
沈醉好,又城头画角,一声声咽。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向鄞江、面熟是薰风,吹燕麦凫葵。
赖君王洪福,河清可晏,物阜人熙。
想见搴帷使者,随处采声诗。
羡高禽矰弋,离贴天飞。
飞到苍云深处,便敛收毛羽,望暮林归。
可以人不若,剗地挂征衣。
且招呼、麴生为友,对槐阴、时唱两三卮。
今宵好,如钩佳月,放出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