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逍遥静者流,侍书童子任蓬头。
竹泉大意曾相仿,似处吾於不似求。
亭下逍遥静者流,侍书童子任蓬头。
竹泉大意曾相仿,似处吾於不似求。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以“亭下逍遥静者流”开篇,巧妙地将观景之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接着,“侍书童子任蓬头”一句,通过描写侍书童子的随意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闲适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的洒脱不拘。
“竹泉大意曾相仿,似处吾於不似求”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借由对竹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这里的“大意相仿”意味着对自然之美的模仿或借鉴,而“不似求”则体现了诗人追求的并非表面的相似,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和心灵契合。这种追求超越了形式上的模仿,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郭西猛虎势莫当,攫人白昼来神冈。
暗中推堕若有物,眢井百尺篱根藏。
冻泉收声甃为土,辘轳绠断苔藓苍。
眼花误落爪牙废,弃置有待摧强梁。
酸风飞沙寒日黄,四郊流血皆战场。
乘时吞噬恒妥尾,翼以伥鬼高驼翔。
北平将军老且死,泰山哭声哀怨长。
岂知凿地古设险,邂逅一蹶由天亡。
吁嗟此物肆无忌,妄意流毒窥城墙。
千夫骇汗手莫措,造次坎窞侔干将。
君不见东门狡兔殪牵犬,西江孽蛟终自戕。
贯盈有兆此未悟,来者纷纷投土囊。
老髯足恐迷阳棘,鬼肩藤舆振双膝。
前驱肥身儿短黑,非髯娇儿则已腊。
后从众丑服厮役,担携鬼脯作髯食。
鬼肌未必能肥腯,餔之空劳髯手擘。
彼瘦而巾褙长窄,无乃癯儒执髯役。
其馀丑状千百态,专为世人尸辟怪。
楚龚狞老非其类,请问何由识其槩?
想龚目睛烁阴界,行尸走鬼非殊派。
民膏民脂饱死后,却供髯餐缩而瘦。
无由起龚问其候,有啸于梁妖莫售。
大明当天百禄辏,物不疵疠民长寿。
两龙颉颃出重渊,白日移海空中悬。
一龙回矫一倒起,侧磔胡髯怒喷水。
火珠炎炎如弹丸,爪底云头争控抟。
一龙仰首逆鳞露,两龙旁睨苍崖蟠。
怪风狂电浩呼汹,天吴倅立八山动。
一龙后出尤崛奇,半尾戏绕蜿蜒儿。
儿生未角已神猛,一顾却走千蛟螭。
陈翁砚池藏霹雳,往往醉时翻水滴。
便觉天瓢入手来,雨气模糊浑是墨。
我尝见画多巨幅,簸荡惊涛骇人目。
何如此笔穷变化,三尺微绡形势足。
是翁前身定龙精,故能吸歘奔精灵。
卷图还君慎封鐍,但恐破壁飞空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