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峰犹在,桥横一径微。
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
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
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
白石峰犹在,桥横一径微。
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
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
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迹的稀少。诗中的“白石峰犹在”与“桥横一径微”,形象地展示了方广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其中“白石峰”可能是指一块突兀的岩石,而“桥横一径微”则描绘了一座小巧精致的桥梁,连接着山间的小径。
诗人通过“多年无客过”,表达了这里的冷清与静谧。随后的“落日有云归”,则是对晚霞和浮动云彩的一种美好描绘,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
接下来的两句,“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更深入地刻画了自然的细节。其中“水净苔生发”表现出清澈溪流中苔藓繁盛的情景,而“山寒树著枝”则捕捉到了冬日山林中的萧瑟气氛。
最后,“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诗人以一种哲理的口吻提出了问题,同时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的“如何”并非真有疑问,而是一种感叹之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某些地方变得冷清与被遗忘的感慨,方广寺作为一个古老的地方,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消逝,留下的是空旷和寂静。
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
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
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
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
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閒空食粟。
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渭川浴。
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
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
韩生丹青写天厩,磊落万龙无一瘦。
岂知车下骨如墙,饥食草根刺伤口。
君家古图才半身,千里腾骧已有神。
回身侧顾不无意,剪騣络头嗟失真。
君不见太宗战马拳腹毛,身骑此马缚群豪。
龙虎精神金鼓气,岂有闲地供脂膏。
至今画图快胸臆,想见虬须亲破贼。
那知但爱厩中肥,渔阳筋脚蹄如石。
神驹入水随烟云,蜀山石路无行人。
六骥悲鸣足流血,骑骡遗事一酸辛。
《萧朝散惠石本韩干马图马亡后足》【宋·张耒】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閒空食粟。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渭川浴。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韩生丹青写天厩,磊落万龙无一瘦。岂知车下骨如墙,饥食草根刺伤口。君家古图才半身,千里腾骧已有神。回身侧顾不无意,剪騣络头嗟失真。君不见太宗战马拳腹毛,身骑此马缚群豪。龙虎精神金鼓气,岂有闲地供脂膏。至今画图快胸臆,想见虬须亲破贼。那知但爱厩中肥,渔阳筋脚蹄如石。神驹入水随烟云,蜀山石路无行人。六骥悲鸣足流血,骑骡遗事一酸辛。
https://shici.929r.com/shici/AnzJN9.html
连山忽中开,呀若敞双户。
清泉泻中间,行子并溪去。
苍崖左右壁,田垄亦棋布。
渠流涨春漪,鸣涧转芳屿。
鸡豚见茅屋,负檐隐微路。
竹坞蔼青葱,花岩被红素。
仲春雨新敛,晴日破氛雾。
南山当其门,列嶂俨环护。
深行不知厌,舍马时独步。
欣然耳目惬,遂我麋鹿趣。
朝随浮云来,归辔月中度。
惆怅锦囊生,遗居无复处。
孟冬寒气至,北风群木衰。
微霖堕檐瓦,老客卧先知。
二年萧寺客,巾履忽复移。
谁令简书畏,易此鹪鹩枝。
冥冥造化中,毫釐阴有司。
念此虽细事,亦非人所为。
东窗颇明爽,洒扫吾遨嬉。
浊酒为余办,勿使叹空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