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惠庄道中》
《惠庄道中》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山雨夜尘息,林霜晨气清。

荒城馀古木,破冢有新耕。

风俗通秦壤,川原抱洛京。

凭高时驻马,指点问山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zhuāngdàozhōng
sòng / zhānglěi

shānchénlínshuāngchénqīng

huāngchéngzhǒngyǒuxīngēng

fēngtōngqínrǎngchuānyuánbàoluòjīng

pínggāoshízhùzhǐdiǎnwènshānmíng

翻译
山间夜雨洗净尘埃,清晨林中霜气清新。
荒废的城池只剩古木,破败的坟冢附近新翻了田地。
这里的风俗与秦国相近,河流平原环绕着洛阳城。
我时常在高处停下马匹,询问山名以了解此地。
注释
山雨:夜晚的山间降雨。
尘息:洗净尘埃。
林霜:清晨的林中霜气。
晨气清:空气清新。
荒城:废弃的城市。
古木:古老的树木。
破冢:破败的坟墓。
新耕:新近耕种的土地。
风俗:当地的风俗习惯。
秦壤:秦国的土地。
川原:河流和平原。
洛京:洛阳城。
凭高:站在高处。
驻马:停下马匹。
指点:指指点点。
问山名:询问山的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和谐关系。

“山雨夜尘息”一句,以动态的方式展开场景,山间的雨过后,大地上的尘埃得以平息。紧接着,“林霜晨气清”,则描绘了早晨林间白霜覆盖,空气清新之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荒城馀古木”、“破冢有新耕”两句,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荒废的城墙旁生长着古老的树木,而被遗忘的坟墓上却有人开始新的耕作。这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透露出历史的轮回和人间的变迁。

“风俗通秦壤”、“川原抱洛京”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地理环境的观察与感受。这里的“秦壤”和“洛京”分别指代长安(今陕西西安)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地名在历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诗人通过这些地名,传达了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最后,“凭高时驻马”、“指点问山名”,则是诗人停留观望的瞬间,他驻马高处,对着眼前的风光,询问山川的名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历史深刻的情感和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细腻描摹,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思考。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题谪仙回舟卧据锦袍图

太白狂歌一酒船,锦袍夜醉楚江边。
此时应向剡中宿,逼耳清猿月满川。

(0)

闻季叔被子召小诗为迓

郢人比屋庆循良,忽捧丝纶雨露香。
骑竹方迎使君马,赐环已趣舍人装。
好刊棠杕追嘉颂,应有阳春播乐章。
归侍玉皇香案侧,愿将五色补垂裳。

(0)

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

密密修篁入槛寒,君来移取出檐竿。
结根久近幽人屋,解箨宜为壮士冠。
曾共马兰同请客,不忧苜蓿但堆盘。
从今莫羡萧郎画,风月良宵仔细看。

(0)

游武夷二绝

野水溶溶易满堤,十分强半麦成畦。
我来宴坐久无语,日蟆昃深莺乱啼。

(0)

次韵子永雨中排閟

社燕已成乳,吴蚕一再眠。
哦诗聊度日,无客倦谈天。
夜雨短檠梦,春愁锦瑟弦。
萧然似僧榻,香雾散沉烟。

(0)

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

明皇不识颜平原,我观旧史心慨然。
天宝末年事大昏,边将骋兵相盗权。
忽闻渔阳鼓鼙震,二十四郡城无坚。
霓裳惊破西行蜀,妃子仓皇死马前。
常山平原乃昆弟,屹立砥柱摧腥膻,土门既失陷河朔,天津罵贼须发拳。
嗣皇灵武实草创,独坐鹗立中兴年。
尚书累月家食粥,诸将列屋罗妖妍。
鸣呼千载慕廉蔺,曹蜍李志如九泉。
蒲阳幕府东嘉客,饱闻裔孙家好贤。
锦囊重睹忠义像,再拜恨不为执鞭。
轻绡盈幅凛生面,髣髴冠剑跻凌烟。
况藏二诰墨色古,吾宗赞皇相业传。
怜君为米走尘土,七十青衫雪满颠。
乃祖精爽跨箕尾,寄书入洛逢飞仙。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