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景象,天灾自古有之,但此刻的洪水却异常猛烈,至今秋尚未消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如“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展现了大水泛滥、田地被淹的严重情况。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诗人似乎在叙述自己的行程,这里的“挂席”可能是指临时搭建的避难所,表明洪灾之烈,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高处暂避。接下来的“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忧虑。
大水横流,野兽纷争,生灵涂炭的场景在“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中得到强烈的描绘。这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可能是指农作物因洪水而无法收获,这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和损失。室内生活的不便和小动物的声音在“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中得到了细腻的刻画。
诗人对蚂蚁和其他昆虫因洪水而流离失所表示出同情之心,同时也羡慕那些能自由飞翔的云间禽鸟。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于自由的渴望。农民们因为灾害丧失了生活基础,老者则充满了忧虑。
最后,“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够以仁德治国,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家仓库能够及时救济百姓。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描绘技巧,更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困境和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期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