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君非是忍忘农,一敬初终自见龙。
雨感通时元有待,天分晓处可曾聋。
雷车怒激腾东海,火伞忙收入下舂。
我辈报神无别事,请裁佳句勒霞峰。
龙君非是忍忘农,一敬初终自见龙。
雨感通时元有待,天分晓处可曾聋。
雷车怒激腾东海,火伞忙收入下舂。
我辈报神无别事,请裁佳句勒霞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前人祈雨未应二首(其二)》。诗人以龙为题,表达了对农耕的关怀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首句“龙君非是忍忘农”暗示龙作为雨水之神,并非忘记农人的辛劳,可能寓意着天公有情,只是时机未到。接下来的“一敬初终自见龙”强调了虔诚的祈祷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即只有心诚意正,才能感应到龙的回应。
“雨感通时元有待,天分晓处可曾聋”进一步阐述了祈雨并非即时生效,而是需要时机成熟,上天并非听而不闻。诗人通过“雷车怒激腾东海,火伞忙收入下舂”描绘了雷电交加、风雨欲来的场景,象征着天象的变化,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最后两句“我辈报神无别事,请裁佳句勒霞峰”表达了诗人对于祈雨仪式的尊重,认为自己等人虽不能直接改变天气,但可以通过诗歌来赞美和纪念这一神圣的时刻,将美好的祝愿刻在山峰之上,寓含了对农耕文化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之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且充满敬畏之心的祈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