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论文称老将,益知沧海有遗珠。
游从建业窥金阙,胸荡秦淮彻玉壶。
凤沼三翻誇领袖,龙门八战暴头颅。
今当老将登坛日,宝剑冲牛烛上都。
太守论文称老将,益知沧海有遗珠。
游从建业窥金阙,胸荡秦淮彻玉壶。
凤沼三翻誇领袖,龙门八战暴头颅。
今当老将登坛日,宝剑冲牛烛上都。
此诗《送蔡禹津应试》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通过描绘太守与老将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蔡禹津应试前的期待与祝愿,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人才的重视。
首句“太守论文称老将”,以太守与老将的对话开篇,暗示了老将的智慧与学识,同时也预示着蔡禹津作为应试者,其才华将得到认可与赏识。接着,“益知沧海有遗珠”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蔡禹津才能的赞赏,认为他如同沧海中被遗漏的珍珠,具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游从建业窥金阙,胸荡秦淮彻玉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蔡禹津应试的场景与心境。建业,即南京,是古代文化中心之一;金阙,象征皇室或权力的象征;秦淮河,南京著名河流,此处暗喻考试的环境与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蔡禹津在应试过程中的自信与从容,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凤沼三翻誇领袖,龙门八战暴头颅”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蔡禹津应试成功的美好祝愿。凤沼,指皇宫中的池塘,常用来比喻科举考试;龙门,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此处借指科举考试的高难度与竞争激烈;“八战暴头颅”则是夸张的手法,形容蔡禹津在应试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挑战。这两句既是对蔡禹津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成功的期许。
最后,“今当老将登坛日,宝剑冲牛烛上都”以老将登坛为喻,预示蔡禹津即将取得成功,其才华如同宝剑般锋利,将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照亮整个考场。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蔡禹津的祝福,也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与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送蔡禹津应试》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蔡禹津的才华与应试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与对教育的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积极向上的佳作。
神尧御宇宙,举志法三王。
政始重养老,下诏闻万方。
昆邱寿谊翁,德俪四皓行。
年纪百十六,眉鬓若秋霜。
召之上殿见,作步甚康强。
清问得孝理,赐归教其乡。
郡有魏太守,治行尚循良。
老老率先训,宾主体相当。
降阶奉几杖,亲涤豆与觞。
临郊再拜送,观者尽称扬。
阖郡感滋化,斑白不自将。
老翁既仙去,孙子皆淳庞。
明智诵诗书,强壮力耕桑。
三世并上寿,为国增休祥。
四世产玄孙,俊拔如凤凰。
三命作观察,肃肃振王纲。
信哉仁者后,终然柱岩廊。
乡里表厥宅,名曰世寿堂。
遐迩传盛美,作颂比丝篁。
蹇予附末响,朴拙匪成章。
太史倘有述,终始差较详。
《周氏世寿堂诗》【明·顾璘】神尧御宇宙,举志法三王。政始重养老,下诏闻万方。昆邱寿谊翁,德俪四皓行。年纪百十六,眉鬓若秋霜。召之上殿见,作步甚康强。清问得孝理,赐归教其乡。郡有魏太守,治行尚循良。老老率先训,宾主体相当。降阶奉几杖,亲涤豆与觞。临郊再拜送,观者尽称扬。阖郡感滋化,斑白不自将。老翁既仙去,孙子皆淳庞。明智诵诗书,强壮力耕桑。三世并上寿,为国增休祥。四世产玄孙,俊拔如凤凰。三命作观察,肃肃振王纲。信哉仁者后,终然柱岩廊。乡里表厥宅,名曰世寿堂。遐迩传盛美,作颂比丝篁。蹇予附末响,朴拙匪成章。太史倘有述,终始差较详。
https://shici.929r.com/shici/5Q6iu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