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蔡禹津应试》
《送蔡禹津应试》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太守论文称老将,益知沧海有遗珠。

游从建业窥金阙,胸荡秦淮彻玉壶。

凤沼三翻誇领袖,龙门八战暴头颅。

今当老将登坛日,宝剑冲牛烛上都。

(0)
鉴赏

此诗《送蔡禹津应试》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通过描绘太守与老将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蔡禹津应试前的期待与祝愿,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人才的重视。

首句“太守论文称老将”,以太守与老将的对话开篇,暗示了老将的智慧与学识,同时也预示着蔡禹津作为应试者,其才华将得到认可与赏识。接着,“益知沧海有遗珠”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蔡禹津才能的赞赏,认为他如同沧海中被遗漏的珍珠,具有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游从建业窥金阙,胸荡秦淮彻玉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蔡禹津应试的场景与心境。建业,即南京,是古代文化中心之一;金阙,象征皇室或权力的象征;秦淮河,南京著名河流,此处暗喻考试的环境与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蔡禹津在应试过程中的自信与从容,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凤沼三翻誇领袖,龙门八战暴头颅”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蔡禹津应试成功的美好祝愿。凤沼,指皇宫中的池塘,常用来比喻科举考试;龙门,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此处借指科举考试的高难度与竞争激烈;“八战暴头颅”则是夸张的手法,形容蔡禹津在应试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挑战。这两句既是对蔡禹津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成功的期许。

最后,“今当老将登坛日,宝剑冲牛烛上都”以老将登坛为喻,预示蔡禹津即将取得成功,其才华如同宝剑般锋利,将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照亮整个考场。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蔡禹津的祝福,也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与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送蔡禹津应试》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蔡禹津的才华与应试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与对教育的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积极向上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赠枢使李竹坡四首·其二

薇垣参下列,枢府喜同升。

迹忝双龙起,才看一鹗腾。

诸侯趋紫绶,直道引朱绳。

独立将军树,谦光众口称。

(0)

九月八日饮振衣亭归有怀三首·其三

主客临高赏,江湖近座流。

长筵欺短日,浊酒傲清秋。

亭榭开新迹,风烟惬壮游。

不知千载上,谁醉此山头。

(0)

赠唐员外云卿二首·其二

京口通乡井,台南接宦游。

谊先倾盖密,诗及倒囊收。

黑绶真微物,清谈足胜流。

新裁芰衣就,应许并渔舟。

(0)

暮春四首·其一

旅次移春色,沙暄碧草深。

游丝横渡水,飞絮巧穿林。

物态催年序,风光搅客心。

不禁苍鬓短,衰白忍为侵。

(0)

秋兴和金大仁甫二首·其二

葵老初辞蝶,槐疏不翳蝉。

卧凉收簟竹,饮减怯觥船。

自蜡登山屐,长赊对菊钱。

浮生最难得,丘壑度丰年。

(0)

周氏世寿堂诗

神尧御宇宙,举志法三王。

政始重养老,下诏闻万方。

昆邱寿谊翁,德俪四皓行。

年纪百十六,眉鬓若秋霜。

召之上殿见,作步甚康强。

清问得孝理,赐归教其乡。

郡有魏太守,治行尚循良。

老老率先训,宾主体相当。

降阶奉几杖,亲涤豆与觞。

临郊再拜送,观者尽称扬。

阖郡感滋化,斑白不自将。

老翁既仙去,孙子皆淳庞。

明智诵诗书,强壮力耕桑。

三世并上寿,为国增休祥。

四世产玄孙,俊拔如凤凰。

三命作观察,肃肃振王纲。

信哉仁者后,终然柱岩廊。

乡里表厥宅,名曰世寿堂。

遐迩传盛美,作颂比丝篁。

蹇予附末响,朴拙匪成章。

太史倘有述,终始差较详。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