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一》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一》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

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

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

(0)
翻译
国家有重要的继承责任,人们深知尊重贤明的领导者。
清风拂过皇家园林,先人的功绩铭记在东方边疆。
今日他登缑岭高处,为何能来到祖先的寝宫门前。
天空高远无法询问,唯有烟霭迷茫,黄昏一片昏暗。
注释
承祧:指国家的世袭或继承权。
哲尊:指有智慧和威望的领导者。
望苑:皇家园林,代指朝廷。
遗烈:先人的功业或遗志。
缑岭:古代地名,可能指某位人物登临的地方。
寝门: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陵墓或居所。
天高不可问:比喻问题深奥难解。
烟霭:雾气或烟尘。
昏昏:形容光线昏暗。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怀古之情和哲理思考的诗句。从字面上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传承和个人德行重视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之情。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两句,既强调了国家延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个人品格与智慧的崇高地位。这里的“承祧”指的是国家的传统和血脉相连的王朝继承,而“秉哲尊”则形容一个人手持智慧之杖,拥有尊贵的地位。

"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两句,则转换了语境,从宏大的国家与个人崇高品德,转向自然景观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诗人借“清风”之助,眺望着古苑(可能是指某处古迹),并在东藩留下了英雄事迹的遗迹。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两句,似乎是在叙述一段行程。诗人今日登上了缑岭,这个地名很可能是虚构或隐喻,但却意外地来到了寝门。这一转折,不仅是空间上的,也许还暗示了心灵的某种触动。

最后两句"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则又回到了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面对高耸入云的苍穹,只能感慨于天地之大无边,无从询问;而眼前的世界,则被迷雾笼罩,难辨真伪。这两句,更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历史情怀,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崔十四宅问候

晓日早莺啼,江城旅思迷。

微官同寄傲,移疾阻招携。

远水闾阎内,青山雉堞西。

王孙莫久卧,春草欲萋萋。

(0)

月下洗药

汲井向新月,分流入众芳。

湿花低桂影,翻叶静泉光。

露下添馀润,蜂惊引暗香。

寄言养生客,来此共提筐。

(0)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九窗里山

远岫见如近,千里一窗里。

坐来石上云,乍谓壶中起。

(0)

晚过横灞寄张蓝田

乱水东流落照时,黄花满径客行迟。

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0)

赠李金州

绮里祠前后,山程践白云。

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晓角吹人梦,秋风卷雁群。

雾开方露日,汉水底沙分。

(0)

寄长武朱尚书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

角吹边月没,鼓绝爆雷残。

中国今如此,西荒可取难。

白衣思请谒,徒步在长安。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