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
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
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
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
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
这是一首充满怀古之情和哲理思考的诗句。从字面上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传承和个人德行重视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之情。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两句,既强调了国家延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个人品格与智慧的崇高地位。这里的“承祧”指的是国家的传统和血脉相连的王朝继承,而“秉哲尊”则形容一个人手持智慧之杖,拥有尊贵的地位。
"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两句,则转换了语境,从宏大的国家与个人崇高品德,转向自然景观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诗人借“清风”之助,眺望着古苑(可能是指某处古迹),并在东藩留下了英雄事迹的遗迹。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两句,似乎是在叙述一段行程。诗人今日登上了缑岭,这个地名很可能是虚构或隐喻,但却意外地来到了寝门。这一转折,不仅是空间上的,也许还暗示了心灵的某种触动。
最后两句"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则又回到了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面对高耸入云的苍穹,只能感慨于天地之大无边,无从询问;而眼前的世界,则被迷雾笼罩,难辨真伪。这两句,更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历史情怀,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绮里祠前后,山程践白云。
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晓角吹人梦,秋风卷雁群。
雾开方露日,汉水底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