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号独醒,谁似陶公醉。
柴桑忍长饥,岂问三公贵。
晋室已销沉,何颜折腰史。
披褐日高眠,肯为形骸累。
素心扬清歌,逸气横天地。
知音日寥寥,千载真如寄。
世人号独醒,谁似陶公醉。
柴桑忍长饥,岂问三公贵。
晋室已销沉,何颜折腰史。
披褐日高眠,肯为形骸累。
素心扬清歌,逸气横天地。
知音日寥寥,千载真如寄。
这首诗以庞尚鹏对陶渊明的深刻理解与敬仰为线索,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通过“世人号独醒,谁似陶公醉”这一对比,突出了陶渊明不同于常人的生活选择和思想境界。他选择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醒与自由,而非追求世俗的权力与富贵。“柴桑忍长饥,岂问三公贵”,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官场权贵的不屑一顾。
“晋室已销沉,何颜折腰史”,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陶渊明不愿屈从于权势的坚定立场。他宁愿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不愿为了名利而妥协。“披褐日高眠,肯为形骸累”,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身体与心灵束缚的解脱。
最后,“素心扬清歌,逸气横天地”描绘了陶渊明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远,他的歌声如同清风一般,飘荡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充满了超脱尘世的逸气。“知音日寥寥,千载真如寄”,则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陶渊明精神世界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和诗作的深入解读,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深远的精神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深切敬仰之情。
玲珑青琐春痕隐,红襟护香栖稳。
纸帐寒生,银屏梦断,缭绕炉云微沁。疏灯碧晕。
听铃语烟丛,鸦摇露影。
寂寞帘栊,绿阴零乱晚风紧。
花边玉栏倦凭,又朱销粉褪,草深苔润。
点点凉星,纤纤新月,暗逗眉梢幽恨。华年自警。
正病酒心嫞,咏兰才尽。晓镜尘丝,怕催双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