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釐。
远已莫可隐,细又鲜或遗。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釐。
远已莫可隐,细又鲜或遗。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此诗以显微镜为喻,描绘了其观物之细致与深远,如同明镜一般,无论远近细微皆无所遁形。诗人借水清之喻,表达了对显微镜功能的赞叹,同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显微镜的功能与人的认知世界进行了巧妙的关联,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科技与自然、微观与宏观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一句,诗人将显微镜比作镜子,强调了它超越肉眼所能见的观察力。而“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则点出了显微镜的独特之处,即能够揭示事物的细节,即使是极微小的部分也能清晰呈现。最后,“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则表达了诗人对显微镜功能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其潜在价值的反思,暗示了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对于自然和知识的追求与理解也应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忆旧时、东方□郡,东原尽是佳处。
梁都破了寿南渡,几遍狐号鳝舞。
君试觑。
环一抹荒城,草色今如许。
芳华旧地。
曾一上飞云,歌台酒馆,落日乱鸦度。
吟情苦。
滴尽英雄老泪。
凄酸非是儿女。
西湖似我西湖否。
只怕不如西子。
秋欲暮。
要一看秋波,又自催归计。
休□浪语。
待过江说与,高车驷马,今是朝天路。
翠袖馀寒,早添得、铢衣几重。
何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
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
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
山雾湿,倚熏笼。
垂叶,鬓酥融。
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
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苹中。
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
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
浩荡何世。
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
痴心指望回风坠。
扇底相逢,钗头微缀。
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
日下长秋,城乌夜起。
帐庐好在春睡。
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
愔愔雨、春心如腻。
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
何人念、流落无几。
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