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长安惟咫尺,灞陵西望接秦源。
依稀日下分天阙,隐映云边是国门。
锦袖臂鹰河北客,青桑鸣雉渭南村。
高风九万程途近,与报沧洲欲化鲲。
路上长安惟咫尺,灞陵西望接秦源。
依稀日下分天阙,隐映云边是国门。
锦袖臂鹰河北客,青桑鸣雉渭南村。
高风九万程途近,与报沧洲欲化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夤在长安路上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咫尺"形容道路之狭窄,而"灞陵西望接秦源"则表达了对远方故土的情思牵挂。
"依稀日下分天阙,隐映云边是国门"中的"依稀"二字传递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不确定感,通过将太阳与城墙相比较,突出了长安城雄伟壮观的景象。这里的"隐映"则是对景物模糊轮廓的一种描绘,"云边"二字增添了一丝仙境般的意境。
"锦袖臂鹰河北客,青桑鸣雉渭南村"一句中,“锦袖臂鹰”形容的是猎鹰被装饰在士人手臂上,而“河北客”则指代诗人自己。"青桑"象征着田园风光,而"鸣雉"则是听到鸟鸣声,渭南村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高风九万程途近,与报沧洲欲化鲲"一句中,“高风”指的是诗人胸怀壮志,而“九万程途近”则是对旅途的遥远感受。"与报沧洲欲化鲲"表达了诗人想要像传说中的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脱离凡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徐夤行走在长安路上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远方故土、城墙壮观、田园风光等多重情感的寄托。
倦客凭鞍半醉醒,秋光满眼叹颓龄。
日斜野渡放船小,风急渔村摊网腥。
客思不堪闻断雁,诗情彊半在邮亭。
归来更恨城笳咽,烟火昏昏独掩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