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萧瑟病相如,高枕从他世上疏。
莫道浮云多变态,还将秋色到茅庐。
西风萧瑟病相如,高枕从他世上疏。
莫道浮云多变态,还将秋色到茅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萧瑟之景时的内心感受与超然态度。首句“西风萧瑟病相如”以西风的凄厉和病态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不适。接着,“高枕从他世上疏”一句,表达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后两句“莫道浮云多变态,还将秋色到茅庐”,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情感。诗人劝慰读者不要仅仅看到天空中变幻莫测的浮云,而应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秋天的景色。即使在简陋的茅庐之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雨过寒深,觅苍苔、霏霏暮烟沉湿。
独立悄然,撩我低徊,逗到春心帘额。
玉樽待赴新欢约,又谁感、江南曾别。
似姑射、含波欲盼,敛愁微怯。多少亭台妙格。
但点上些香,已堪清绝。
昨夕二分,今日三分,深浅晓风须识。
怕惊罗帐魂娇小,听枝头、青禽啼歇。
待开遍,明宵未应无月。
恁凄清。把初红晚绿,低诉一声声。
檐角天高,帘心梦短,谁伴秃管疏檠。
便绝到、黄河远上,恐绛树、不复在旗亭。
若问愁侬,艳辰娇夕,也值惺惺。
今愿与君申约,约鸾台鹤峤,月白吹笙。
春水横塘,梨花细雨,涉甚闲怨闲情。
笑多事、痴蚕弄茧,更缠绵、啼得似秋莺。
试看秦黄,半生误赚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