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领蓬山四五春,好年华去最关情。
招魂福殿汗神宇,觞客天厨起鬼兵。
叩马苦无滨海士,从龙何止后宫臣。
嵩呼万里雷鸣合,耳底隆隆尚有声。
坐领蓬山四五春,好年华去最关情。
招魂福殿汗神宇,觞客天厨起鬼兵。
叩马苦无滨海士,从龙何止后宫臣。
嵩呼万里雷鸣合,耳底隆隆尚有声。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朱青长所作,名为《北来诗稿第六章(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坐领蓬山四五春”描绘了诗人度过如蓬莱仙境般的岁月,但青春易逝,令人感伤。“好年华去最关情”直接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深深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招魂福殿汗神宇,觞客天厨起鬼兵”,通过“福殿”和“天厨”的意象,暗示了朝廷的奢华与阴暗面,可能暗指腐败或战乱的隐喻,而“鬼兵”则增添了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叩马苦无滨海士,从龙何止后宫臣”表达了诗人对于有能力改变时局但又缺乏人才的忧虑,同时也揭示了对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不满,认为不仅后宫之人参与,连海滨有识之士也被排除在外。
最后一句“嵩呼万里雷鸣合,耳底隆隆尚有声”以宏大的场景收尾,象征着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呐喊,即使在诗人心中回荡,也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深深的忧虑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朱青长作为清末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
有客昔遭遇,郎官帅秦川。
得閒欣燕处,佳句出天然。
羽翼九万里,功名三十年。
诗成传万口,世俗累都捐。
懒作青门客,来寻隐吏居。
上堂谁解榻,窥户却还车。
似怕临池驿,空翻插架书。
生涯知有地,共学灌园蔬。
秋来风味苦阑珊,偶为繁红略据鞍。
何处更期征雁过,祗今聊作故人看。
三冬已至休争气,九月将残未觉寒。
自有荣华趁时节,免将憔悴惜幽兰。
仙李枝条万国分,陇西旧望道家孙。
曾经二十载还往,忽过七千馀晓昏。
人落九泉无可奈,诗存古壁更休论。
困穷辞气君偏爱,太息南征返北辕。
建康学士注鱼虫,枹罕兵官策守攻。
此日精勤徒有得,异时荣盛各成空。
吾能委曲谋田上,君乃呻吟厌旅中。
故国他乡俱未快,劳生何事不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