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撰水利书,未适百年用。
当知一寸流,因时殊决壅。
大泽鱼所栖,绞岸剩枯葑。
遂令旁激澜,石根转搜空。
春田方待膏,斯民匿忧众。
奔泉如箭发,十发九不中。
岂其纸上言,竟受古人弄。
相地得旧章,宿疑遂昭贡。
细脉伏土行,乱山压沙重。
输彼闲闲鸥,无愁伴渔梦。
苦撰水利书,未适百年用。
当知一寸流,因时殊决壅。
大泽鱼所栖,绞岸剩枯葑。
遂令旁激澜,石根转搜空。
春田方待膏,斯民匿忧众。
奔泉如箭发,十发九不中。
岂其纸上言,竟受古人弄。
相地得旧章,宿疑遂昭贡。
细脉伏土行,乱山压沙重。
输彼闲闲鸥,无愁伴渔梦。
这首诗《回沙闸》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作用。诗中以“苦撰水利书”开篇,表达了作者对水利事业的深切关注和努力。接着,诗人描述了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指出水流因时而异,需要适时疏浚以避免堵塞。
进一步,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景观,提到大泽中的鱼类和岸边的枯葑,以及春天田野等待滋润的情景,展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然而,诗中也揭示了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挑战,比如奔腾的泉水难以准确控制,有时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反映了古代水利技术的局限性。
最后,诗人提出通过实地考察和利用传统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强调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细脉伏土行,乱山压沙重”,形象地描绘了水利工程在复杂地形中的实施情况,而“输彼闲闲鸥,无愁伴渔梦”则寄托了诗人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
整体而言,《回沙闸》不仅是一首对水利工程进行深入探讨的诗歌,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十年蛙鱼乡,耳熟贤令尹。
连城近芳躅,短辕接高轸。
觥觥慈惠师,拔薤健秋隼。
东施苦描画,寸锐来尺窘。
香江酒楼上,华星俯栏楯。
石塘明月圆,海气天风引。
通辞喜揩眼,陈力知绝膑。
彼都为合传,汗滴谢不敏。
清言互蛮语,促坐恣嘲辴。
瓶空夜潮急,扶醉去可哂。
官符王路隔,军笳楚歌紧。
归客赋鹦鹉,流入杂蝼蚓。
苟活焉用文,半黠祇自闵。
立槁亦素心,女媭詈安忍。
薄游背雁飞,新凉惜荷尽。
长安弹棋局,青红幻蛟蜃。
登堂话畴曩,槿篱绕石笋。
相看各鬑鬑,岂谓俱泯泯。
君其奋羽翰,我惟鉥肝肾。
梦中荔枝湾,花田共畦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