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居迥无迹,浮人岂知名。
振文掇霞采,孤坐白云英。
神閒了遗境,欲澹将寡营。
摽枝与野鹿,邈然两忘形。
适来本何期,倏别宁钟情。
长啸忽归去,啾啾鸾鹤声。
巢居迥无迹,浮人岂知名。
振文掇霞采,孤坐白云英。
神閒了遗境,欲澹将寡营。
摽枝与野鹿,邈然两忘形。
适来本何期,倏别宁钟情。
长啸忽归去,啾啾鸾鹤声。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诗《赠德成岩道者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的画面。首句“巢居迥无迹”写出了道者居所的隐蔽和超凡,仿佛与世隔绝。次句“浮人岂知名”暗示了外界对这位道者的陌生和不了解。
“振文掇霞采”运用了象征手法,形容道者的精神风貌如同仙人般汲取天地精华,孤坐于白云之间,显得清高而超脱。“神閒了遗境,欲澹将寡营”进一步刻画了道者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不为世俗之事所扰。
“摽枝与野鹿,邈然两忘形”描绘了道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忘却了自我形体的存在,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适来本何期,倏别宁钟情”表达了诗人对道者突然离去的意外和不舍,以及对这种超脱情感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者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隐逸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红蓓珠圆,素蕤玉净,南荒已报春还。
便迤逦,云开五岭,雪霁群蛮。
喜见东君信息,应不管、潘鬓新班。
凭谁寄,心萦秋水,目断春山。
长记小桥斜渡,潇洒处,苇篱茅舍三间。
肯伴我、风光赏遍,月影疑残。
好为调羹结子,玉铉冷、金鼎空闲。
北枝畔,谁念嶰律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