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螺近额时,只怕莺声老。
尽日贪花斗草忙,不信有闲烦恼。
凤鬓已胜钗,恨别王孙早。
若把芳心说与伊,道绿遍、池塘草。
垂螺近额时,只怕莺声老。
尽日贪花斗草忙,不信有闲烦恼。
凤鬓已胜钗,恨别王孙早。
若把芳心说与伊,道绿遍、池塘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开篇“垂螺近额时,只怕莺声老”表达了她对于年华易逝的担忧,美丽的发髻(螺指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贴近额头,是岁月流转带来的变化,而莺鸟的鸣叫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是时光飞逝的提醒。
“尽日贪花斗草忙,不信有闲烦恼”则写出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忙碌,似乎在用这些活动来逃避内心的空虚和烦恼,但又不愿承认这份不安。
接下来的“凤鬓已胜钗,恨别王孙早”透露出女子对于逝去美好的恋情的悔恨。她的发饰(凤鬓)已经比珠钗更加华丽,这或许是她用来掩饰内心哀伤的一种方式。而“恨别王孙早”则表达了对过去离别的贵族男子——王孙的不舍和懊恼。
最后,“若把芳心说与伊,道绿遍、池塘草”似乎是在暗示如果能够将自己的这颗芳心向那位已逝去的情人倾诉,或许能找到一丝慰藉。这里的“绿遍、池塘草”可能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的一面,也是对美好记忆的一种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女子对于青春、爱情和时光流逝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