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空濛月一梢,泠泠疏蕊破荒郊。
只愁终古无春色,独抱寒香共石巢。
逸士踏馀三径雪,老僧长伴半间茅。
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
永夜空濛月一梢,泠泠疏蕊破荒郊。
只愁终古无春色,独抱寒香共石巢。
逸士踏馀三径雪,老僧长伴半间茅。
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荒郊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联“永夜空濛月一梢,泠泠疏蕊破荒郊”以月光洒在荒郊之上,稀疏的花朵在冷风中绽放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月光如水,照亮了孤零零的一枝花,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寂寞与坚韧。
颔联“只愁终古无春色,独抱寒香共石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冬日寒冷的无奈。他担心时间流逝,春天永远不会到来,只能独自在石巢中拥抱那微弱的寒香,寄托着对温暖与生机的向往。
颈联“逸士踏馀三径雪,老僧长伴半间茅”描绘了两位隐士的形象。一位是悠闲自在的逸士,在雪后的山径上漫步,享受着冬日的宁静;另一位是老僧,长久地陪伴在简陋的茅屋旁,与世隔绝,寻求内心的平静。这两幅画面共同展现了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心灵寄托。
尾联“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则以反讽的手法,将冬日的孤寂与春日的繁华进行对比。虽然冬日的花朵(此处或指象征性的“孤荣”)在群英未至之时便已开放,显得有些早熟,但它们却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这句诗暗示了即使在不被期待的时刻,生命也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冬日荒郊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的诗意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与美丽的赞美。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
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堆金缕。
谁家巧纵,青楼弦管,惹起梦云情绪。
忆当时、纹衾粲枕,未尝暂孤鸳侣。
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
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
青山绿水,古今长在,惟有旧欢何处。
空赢得、斜阳暮草,淡烟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