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多前辈,于今觉汝贤。
狂歌接舆去,骂座灌夫偏。
隐有辟纑妇,贫无负郭田。
先朝高士传,迟尔定长编。
夙昔多前辈,于今觉汝贤。
狂歌接舆去,骂座灌夫偏。
隐有辟纑妇,贫无负郭田。
先朝高士传,迟尔定长编。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对友人朱徵君的悼念之作,通过对比和描绘朱徵君的个性与生活境遇,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的赞赏。
首句“夙昔多前辈,于今觉汝贤”,诗人回顾过去,众多前辈曾引领风骚,而今却在朱徵君身上看到了更为高尚的品质。这既是对朱徵君个人品德的高度评价,也暗含了对当代社会风气的反思。
接着,“狂歌接舆去,骂座灌夫偏”两句,运用典故,将朱徵君比作古代的狂士接舆和敢于直言的灌夫,暗示他不拘一格、敢于表达真实情感的性格特点。接舆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以狂歌著称;灌夫则是汉代的豪侠,敢于在宴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权贵。这样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朱徵君的个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独立人格的推崇。
“隐有辟纑妇,贫无负郭田”则进一步描绘了朱徵君的生活状态。辟纑妇是指卖柴女,这里用来形容朱徵君虽隐居但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财富;“贫无负郭田”则说明他没有田产,生活条件并不富裕。这样的描述,既表现了朱徵君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
最后,“先朝高士传,迟尔定长编”表达了诗人对朱徵君能够成为历史上的高士之一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朱徵君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将被后世所铭记。这句话既是对朱徵君的肯定,也是对他的精神遗产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徵君性格、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