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桐庐》
《过桐庐》全文
元 / 萨都剌   形式: 古风

桐庐山水天下清,洪涛拍岸山围城。

桐君已乘丹凤去,世间草木谁知情。

落日摇红鱼尾赤,江上潮回沙嘴立。

三三两两野人家,半住渔村半樵牧。

尽抛章甫求仙灵,松间黄鹤唤不应。

阻风三日看山色,平生惯识枯枝藤。

碧桃海上开多少,几度春风长瑶草。

白云满地不归来,石烂松枯天地老。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过桐庐》描绘了一幅清新而神秘的江南山水图景。首句“桐庐山水天下清”直接赞美了桐庐山水的清澈之美,暗示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宁静而纯净。接着,“洪涛拍岸山围城”展现了江水奔腾与山峦相映的壮丽景象。

诗中提到“桐君已乘丹凤去”,暗指桐君台的传说,增添了历史和神话色彩,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人踪迹的追思。“世间草木谁知情”则表达了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落日摇红鱼尾赤,江上潮回沙嘴立”描绘了夕阳映照下江面的生动画面,以及潮水退去后沙滩的静谧。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三三两两野人家,半住渔村半樵牧”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和谐,渔夫和樵夫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人进一步表达出对仙灵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尽抛章甫求仙灵,松间黄鹤唤不应”,借典故寄托超脱尘世的愿望,但又流露出对无法回应的无奈。最后四句“阻风三日看山色,平生惯识枯枝藤”、“碧桃海上开多少,几度春风长瑶草”、“白云满地不归来,石烂松枯天地老”,以自然景观的变化象征时光荏苒,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桐庐的山水风光,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和个人情感,展现出元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萨都剌

萨都剌
朝代:元   字:天锡   号:直斋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生辰:约1272—1355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王南渠司寇考绩三章

嘤嘤黄鸟,如求弟兄。矧我伊人,不求弟兄。

我视犹兄,南渠王卿。南渠王卿,毓德赤城。

赤城水清,赤城山明。天台之清,天目之明。

天台虚灵,是生王卿。绩贤绩勋,是奏于京。

奏绩于京,维圣天子,求人于老成。

王卿曰吁,臣献悃情。

臣献悃情,乃臣衷愚,岂则近名。

(0)

送王传阳归金陵

雨霁江天数峰碧,金陵嘉客东归日。

锦帆摇摇不可羁,玉树耿耿空留迹。

无计赠与凌风柯,有怀颙望冲霄翼。

百年会晤岂无期,千里樽前幸相忆。

(0)

哭周岳父追忆前事·其一

我本樗栎姿,供奉冰玉清。

言念八岁时,与公未识荆。

高声读孟子,防马践田滕。

公来予起揖,作意问姓名。

手揭明堂章,询我王政行。

予既诵之遍,讲义亦粗明。

公大为叹息,兴宗良后生。

荆钗甫二岁,已属桃夭情。

先君重交谊,即此订昏盟。

山头亦红叶,他年故事增。

(0)

海行因仆夫夜行而歌喜而有作

海澨初收雨一蓑,月光摇碧湛秋波。

仆夫入夜疲应甚,犹自低声作细哦。

(0)

画菜

畦头晚色涵葱茜,淩寒半捲玻璃片。

薤盐登品任东风,莫教吹入苍生面。

(0)

丁谓

鲸波容易去还来,雷竹飞钱竟作悲。

到底不须论巧拙,瓦全何似玉成灰。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