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火树篇》
《火树篇》全文
明 / 王弘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玉树银花傍晚妍,春光谁假祝融边。

燎原欲种应无地,幻质能开别有天。

红学石榴全带焰,绿偷杨柳半浮烟。

爃煌烛影金莲混,熠耀萤光翠筱翩。

遂有鱼珠承月吐,真看燐灼乱奎躔。

影侵上苑灯花畔,声闹昭阳羯鼓前。

千种鳌山增气色,一林炎井似熬煎。

丹书宛转拟衔雀,振木分明似耀蝉。

落英点水俱销铄,钻燧微茫递化迁。

公子流丸非挟弹,佳人拾翠不成钿。

繁华炙手虽可热,零落灰心岂再燃。

不分荣枯随把握,生憎炎冷窃机权。

可怜佳夕当三五,浪费游人几百年。

总为洛阳春有价,花开花谢自年年。

(0)
鉴赏

此诗《火树篇》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描绘了火树银花的璀璨景象,将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盛大的节日氛围。

首句“玉树银花傍晚妍”,以“玉树”和“银花”比喻灯火辉煌的景象,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跃然纸上。接着,“春光谁假祝融边”一句,借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之名,暗示火树银花的热烈与生机,仿佛春天的光芒被赋予了火神的力量。

“燎原欲种应无地,幻质能开别有天。”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火树银花在广阔空间中难以种植的虚幻感,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其在特定空间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的几句,如“红学石榴全带焰,绿偷杨柳半浮烟”,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动态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火树银花的绚丽与动感。而“爃煌烛影金莲混,熠耀萤光翠筱翩”则将火树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火树银花的壮观景象,还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公子流丸非挟弹,佳人拾翠不成钿”两句,通过对比贵族与平民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而“繁华炙手虽可热,零落灰心岂再燃”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可怜佳夕当三五,浪费游人几百年”一句,以“三五”(即十五,指满月之夜)象征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美好瞬间易逝的惋惜之情。全诗以“总为洛阳春有价,花开花谢自年年”收尾,既是对洛阳春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哲思。

综上所述,《火树篇》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节日景象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

作者介绍

王弘诲
朝代:明

(1542—?)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猜你喜欢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一

鼓声才动,法义已周。大众上来,寻光而至。

山野高提祖印,诸人共息狐疑。

直须倒岳倾湫,切莫寻枝摘叶。

(0)

偈颂一一二首·其五十六

十方世界龙门寺,大地山河是学徒。

随顺众缘成解脱,算来全不费工夫。

(0)

偈颂一一二首·其十四

露柱多年出家,灯笼久已落发。

佛殿坚持禁戒,三门近得休歇。

大事本来平等无著,清凉满月度尽草木,丛林一似阳和齐发。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二十三

祖佛场中不展戈,后人刚地起詨讹。

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九

挂得帆来遇便风,须臾千里到家乡。

临门上岸逢妻子,欢喜情怀不可当。

(0)

送常侍者西归省亲

本从绵竹过南方,依前归入绵竹去。

井舍犹为旧日居,山川不改当时处。

邻人见之莫惊愕,亲里欢迎断思虑。

有问南方所得时,瘦藤为我聊轻据。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