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南徐地,遥分北固天。
削琼标巨浸,坚壁下长川。
城柝偏遥夜,淮烽直近壖。
建炎天子圣,翠辇到层颠。
不占南徐地,遥分北固天。
削琼标巨浸,坚壁下长川。
城柝偏遥夜,淮烽直近壖。
建炎天子圣,翠辇到层颠。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象与历史的辉煌。首联“不占南徐地,遥分北固天”以对比手法,将金山与南徐、北固山相提并论,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宏伟气势。颔联“削琼标巨浸,坚壁下长川”运用比喻,将金山比作琼玉之标,屹立于浩瀚的大海之上,同时又以坚固的壁垒象征其稳固,下方则是绵延的河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金山的自然景观。
颈联“城柝偏遥夜,淮烽直近壖”进一步展示了金山在夜晚的静谧与边防的重要性。城柝(古代城门上的更鼓)在遥远的夜晚敲响,淮烽(淮河沿岸的烽火台)则直指近处的壖(古代的防御工事),体现了金山作为战略要地的历史地位。
尾联“建炎天子圣,翠辇到层颠”则将视角拉回历史,提到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天子)曾亲临金山,翠辇(帝王乘坐的华丽车辆)直达山顶,这一细节不仅彰显了金山在南宋时期的特殊地位,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金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价值,表达了对这座山的赞美之情。
彭生豕立雄狐摧,瓜熟不遣连称回。
夷吾此日正穷饿,谁信若人天下才。
盛年难得八口饱,白首更建三归台。
知我之恩等生我,鲍山屹屹高千古。
赠金独向三北时,此道今人弃如土。
漫云鲍叔不怜才,眼中之人谁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