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浅色牡丹》
《浅色牡丹》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墨染娇姿浅绛勺,画中亦足赏青春。

长安醉客靴为祟,去踏沉香亭上尘。

(0)
鉴赏

这首诗《浅色牡丹》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浅色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独到见解。

首句“墨染娇姿浅绛勺”,以“墨染”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浅色牡丹在墨色背景下展现出的娇嫩姿态,如同浅绛色的勺子一般,既突出了牡丹的色彩特点,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氛围。这里的“娇姿”不仅指牡丹的花朵形态,也包含了诗人对其柔美与娇艳的赞美之情。

次句“画中亦足赏青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作为自然之美的代表,即使在画中也能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生机。这不仅是对牡丹本身的赞誉,也是对艺术创作能够捕捉并传递自然之美的一种肯定。

第三句“长安醉客靴为祟”,通过“长安醉客”的形象,引入了一种世俗的视角,暗示在繁华都市中,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所困扰,难以真正欣赏到身边的美好。这里的“靴为祟”暗喻了世俗的束缚,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善美不应被外在因素所干扰的主张。

最后一句“去踏沉香亭上尘”,则将场景转换至象征着高雅与宁静的“沉香亭”,鼓励读者或诗人自己,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快乐。通过“踏”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行动的决心,也寓意着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不仅赞美了浅色牡丹的美丽,更探讨了人与自然、心灵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洞察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兵乱后自嬄杂诗·其五

碣石豺狼种,长驱出不虞。

是谁遗此贼,故使乱中都。

官府室如磬,人家锥也无。

有司少恩惠,何忍复追呼。

(0)

又作二绝·其一

荒山古寺欲黄昏,梁上诸君欲到门。

雨湿雪童埋处土,向来精爽更谁论。

(0)

赠王周士诸公

空房夜气清,落月傍檐明。

念我平生友,相望隔荒城。

我老未厌书,破窗犹短檠。

君亦不奈闲,默坐数残更。

共结香火社,同寻文字盟。

王子潮州来,一笑冠攲倾。

午饭展僧钵,村醪倾客瓶。

相逢但谈道,绝口不论兵。

未免俗眼笑,屡遭时辈轻。

人生各有趣,小大俱有程。

譬彼涧底松,难伴池中萍。

云鹏与斥鴳,已矣两忘情。

一洗瘴海耳,此言君可听。

(0)

送元上人归禾山

长嚣而寂,方作而息。如射破的,初不以力。

子居深山,又处绝顶。避嚣不作,二事俱屏。

往来临川,道里且千。一见我喜,如旧交然。

我欲属子,重于发言。子请则坚,之子之贤。

遍寻诸方,不主先入。唯是之从,何拘何执。

惟昔善财,我曹之师。其心广大,谁能间之。

山高海深,德则不孤。不深不高,培塿潢污。

奚必深山,惟静之守。求寂念息,以阅永久。

(0)

次韵季叔友贺尧明登第叔友丹阳人也本中得其人之详于王尧明恨未之识也尧明擢第叔友作诗贺之尧明令继作既喜叔友能不妄许可又嘉尧明进退取舍皆中乎道也三首·其一

柴桑无复陶元亮,谷口虚传郑子真。

二子风流知有在,且留馀味及吾人。

(0)

秋日三首·其一

诸卿谈笑赏先登,我欲从之病不能。

门闭日长公事少,祇疑身是住庵僧。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