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古寺欲黄昏,梁上诸君欲到门。
雨湿雪童埋处土,向来精爽更谁论。
荒山古寺欲黄昏,梁上诸君欲到门。
雨湿雪童埋处土,向来精爽更谁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山古寺在黄昏时分的静谧景象,透露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寂寥的情感。首句“荒山古寺欲黄昏”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背景,荒山与古寺相映成趣,黄昏的氛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和时间流逝的意味。
接着,“梁上诸君欲到门”一句,似乎在暗示着古寺曾经的热闹与繁华,以及现在门庭冷落的情景。这里的“梁上诸君”可能指的是过往的访客或僧侣,他们曾经给这座古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现在却只剩下空荡荡的大门,预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雨湿雪童埋处土”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雨和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冷寂。雨打湿了地面,雪覆盖了某个特定的地方,暗示着这里曾有过某种生命或活动,但现在已被遗忘,被时间所掩埋。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最后一句“向来精爽更谁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精神风貌的感慨与怀念。这里的“精爽”可以理解为古寺或其中人物的精神气概、风骨或生命力。诗人感叹,这些曾经的精气神如今已无人能论,即无人能理解或感受到它们的珍贵与魅力,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寺在时间长河中的变迁与沉寂,以及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双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
台躔光动银汉,神秀孕公侯。
胸次千崖灏气,笔底三江流水,姓字桂香浮。
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
捧丹诏,升紫殿,建碧油。
胡儿深避沙漠,铃阁扬轻裘。
点检召棠遗爱,酝酿潘舆喜色,英裔蔚文彪。
整顿乾坤定,千岁侍宸旒。
塞鸿来早。
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
算巡檐、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
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
清风峡畔,至今堂以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重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
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擎灯。
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